第75章 空手套白狼(1 / 2)
深市晴空万里,天也非常的蓝。
在蓝天和阳光之下,是栋栋高耸的大厦。
在90年代末期,深市已经相当的发达了。
这里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人群,也是最有勇气的人群,是夏国目前最具活力的城市。
相比于雾霾沉沉的江城县,深市的气候环境,的确让人心情豁然开朗。
刘雯在刚刚出来打工的时候就来过深市,所以对这里的气候也很是熟悉。
她从江城带了一件艳红色的裙子,这个天气穿在身上恰好合适。
刘雯就如同蓝天白云之下,一朵艳丽的红雏菊,走在路上,让不少路人纷纷侧目。
今天杨凌和深市凯利电子的老板约好,在工厂见面。
中间人就是佟佳。
凯利电子的老板是佟佳大学同学的好友,双方的关系也比较好。
凯利电子的工厂不算大,可能只有一亩多地。
工厂已经比较空了,除了门口的一个老头保安以外,工厂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人。
在凯利电子的办公室,杨凌见到了工厂的老板陈大风。
陈大风是40多岁的中年人,身体精瘦,戴着金丝眼镜。
他穿着长袖衬衣,头发有些秃顶。
见杨凌过来,陈大风很是很是开心的站起来和杨凌握手。
陈大风说道:“佟佳是我的好朋友,你能够来到深市,我是相当的高兴啊!”
做人和做生意都讲究诚信和诚心。
杨凌能够来到深市,已经说明他的诚意和诚信。
在和陈大风的聊天过程之中,杨凌了解到,凯利电子以前就是做电子主板的。
不过他们电子主板并不是用在家电上,而是用在遥控汽车电子玩具上面。
在前几年凯利电子的生意还是比较好的,虽然夏国此时还没有加入wTO,但是因为夏国的人工土地成本便宜,所以有很多外资企业已经在深市投资设厂,凯利电子生产的一些玩具电路主板,就供给这一些外资玩具厂。
但是这几年随着夏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更多的海外工厂也涌了进来。
其中就包括电子厂。
陈大风的这些设备是购买自南韩工厂,而南韩工厂的这一些设备则是购买自德国被淘汰的二手设备。
也就是设备到达了陈大风的手上,已经是第3手了。
这种已经被西方国家淘汰的设备,无论是效率还是质量,肯定不如欧洲和东洋的新设备。
所以,当海外的电子企业在深市投资建厂之后。
价格更加低廉,质量更好的电路板一下就出现在市场上。
凯利电子没有丝毫的竞争优势,所以陈大风的工厂也算是濒临破产了。
陈大风笑着对杨凌说道:“我在深市有搞了几个服装加工厂,现在已经开始营业了。等这些设备处理了,我就把这个工厂也改建成为服装加工厂。”
陈大风是相当有生意头脑的,他现在瞅准了服装加工产业,正是夏国未来10多年经济爆发的支柱性产业。
用衬衣换飞机一类的说法,也就是从90年代开始的。
杨凌详细地查看的设备。
从电路印刷机到雕刻机,一应俱全。
设备虽然比较老旧,但陈大风保护的还是比较好,所以杨凌简单的检查测试以后,觉得这个设备是能够用的。
改装一下,用于生产VCD的主板绰绰有余。
杨凌笑着对陈大风说道:“陈总,我和佟老师也是朋友,佟老师把我介绍给你,我也对你是绝对的信任。”
“你看,这一些设备我大概多少钱能够拿下?”
夏国的商人在电子行业的中高端领域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
因为核心技术都被西方和东洋所把控,和这一些海外企业比起来,你根本就没有办法生产出质量比他们好,价格还比他们便宜的产品。
所以这一些二手设备也根本就没有办法销售出去。
现在陈大风遇到了杨凌,当然是求之不得。
陈大风说道:“既然是佟佳的朋友,那也是我陈大风的朋友,这些设备我当初买成70多万,现在按照折旧,我给你算25万吧。”
听到这个金额,刘雯不由得咋舌。
1998年年初,江城市工人的工资也不过才六七百块钱,拿四五百块的一线工人的人数也很多。
现在这一台设备就要25万,很多人好几十年不吃不喝恐怕都买不起。
杨凌现在手中的所有现金也只有15万,还有5万块钱是用于家中开生活和应急。
要让他一下拿出的30万购买设备,是绝对不可能的。
刘雯看着杨凌,不知道他怎么回答。
其实杨凌在来深市之前已经了解了深市的电子设备市场。
知道陈大风的这个设备,根本就不好出手。
现在沿海城市的风口是粗加工业,做衣服一类的纺织品,赚的利润要比这些电子厂高得多,而且风险也小得多。
杨凌也了解过类似设备的价格,外面相同的设备,算下来大约在30万到40万之间。
陈大风没有卖自己高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