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三章 建虏合兵(2 / 3)
同样神色一惊,他掌兵多年,是知兵的,连忙上前,看着这个硕大的巨无霸,盯了半晌,道:“陛下,这……破虏炮,造价不便宜吧?”
崇祯瞥了他一眼,笑着道:“到底是兵部尚书,这一门,造价七千两。”
李邦华听着,脸上顿时露出失望的表情。
哪怕现在国库前所未有的充盈,但一门炮七千两,还是超乎他的想象。
要知道,一般而言,一个城门,起码要架二十门炮,二十门就是十多万两,四门就得近百门,也就是七十万两。
去年辽饷才三十万!
这炮的成本太高,对大明来说,至少暂时是不可承受的。
毕自严等看着,心里默默轻叹。
虽然因为几次大案,以及藩王等的捐纳,国库看似充盈,但现在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赋税却又极少,短暂的暴富,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需要精打细算,一分钱三瓣花。
崇祯看着李邦华等人的表情,倒是没有在意,伸手摸着,感觉着炮身的冰冷与厚重,想象着它能发挥的威力,用力拍了拍,道:“朕,将这门破虏炮浇筑在这里,就是要告诉朕,也告诉你们,火器,是重中之重,不可或缺,必须要大力发展!朕已经命军器监,加紧制造,未来我大明的军队,不止要有神机营,还要每个军队,都配有火炮!”
朝臣们听着崇祯难掩兴奋的豪情状语,转头相互看了看。
不说依照大明现在国库情况,根本承担不起制造太多火炮,更说大明军队现在十分驳杂,也不可能每个全部都配。
崇祯不管朝臣们怎么想,继续说道:“除了火炮,火器同样很重要,神机营,朕已经扩建到了五千,等有机会,看看实战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而后推广,朕打算,建一支,至少一万五千人的火器部队……”
王永光看着崇祯的侧脸,忽然意识到,今天兴致高昂的陛下,似乎因为这门火炮,激发了勃勃雄心!
黄立极,张瑞图等人看着这门火炮,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
皇帝要造火炮,那就造,但最多也就造那么几门,国库的情况,不允许造太多。
至于未来,他们哪里还管的了那么远的事情。
崇祯看着眼前的火炮,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仔仔细细的看了个清楚,越看越满意,道:“这是徐卿家,结合我大明与西夷的技术,取长补短研制而出,这门火炮,应该是全世界威力最大,最为先进的火炮!朕要用这门火炮,给建虏一个深刻的教训!”
崇祯话音未落,王承恩忽然急匆匆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只信鸽。
他来到崇祯身旁,低声道:“皇爷,锦衣卫从宁远发来的。”
崇祯神情立变,连忙接过信鸽,抽出信,快速打开看去。
只见这封信上,只有短短十一个字:建虏合兵约六万,随时发兵。
崇祯神色不动,心里早有预料的面色沉思。
他封禁了张家口一带的走私,又命黄龙,毛文龙对建虏进行广泛的侵扰,本就国力日虚的建虏,坐不住是在意料之中。
‘只是,建虏是准备南下辽东,还是征剿毛文龙,黄龙?’
崇祯心里分析着,判断不定。
南下宁锦,黄台吉去年吃了大亏,这么短时间,未必能有这个信心。可征讨毛文龙、黄龙,一来路途遥远;二来这两人都缩在海岛上,易守难攻;三来,就是这两人都没有什么油水,即便攻破他们,收获还赶不上消耗,是徒劳无功,弊大于利。
崇祯思索再三,忽然一挥手,道:“今天就到这里吧。”
说完,崇祯不理会疑惑不解的朝臣,大步走回乾清宫,刚上了台阶,他就道:“辽东那边知道了吗?”
王承恩紧跟着,道:“应该还不知道,这是锦衣卫密哨发的。”
崇祯走进乾清宫,道:“让骆养性来见朕,再传旨王在晋,加紧对宣府的整顿,再命锦衣卫,东厂,盯紧蓟镇。孙承宗……暂且先不告诉辽东。”
“是。”王承恩一字一句的听着,而后应着道。
群臣看着崇祯急匆匆进了宫门,不由得面面相觑,全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十两银子少是少了点,但放到现代也是八千到一万块。
而目前大虞朝一名普通士兵每月最多也就一两银子,一名百夫长每个月三两银子。
也许他会收吧。
另外,秦虎还准备给李孝坤画一张大饼,毕竟秦虎以前可有的是钱。
现在就看他和秦安能不能熬得过今夜了。
“小侯爷我可能不行了,我好饿,手脚都冻的僵住了。”秦安迷迷糊糊的说道。
“小安子,小安子,坚持住,坚持住,你不能呆着,起来跑,只有这样才能活。”
其实秦虎自己也够呛了,虽然他前生是特种战士,可这副身体不是他以前那副,他目前有的只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慢着!”
秦虎目光犹如寒星,突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