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是在跟你商量吗?(3 / 4)

加入书签

海,气势恢宏。

王永光三人招架不住,在各部坐不稳,只得再一次入宫。

但这次,没等他们动身,就接到了宫里的旨意:内阁,六部九寺,所有三品以上在职官员,上朝!

这是新帝继位以来的第一次开朝!

朝臣们纷纷认真准备,穿戴整齐,按照旨意,开始入宫。

紫禁城的这个动作,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全都屏住呼吸,静等宫里的结果

皇极殿。

在京的三品以上的官员,有六十多人,齐齐站在大殿之上。

他们一个个相互交头接耳,仍旧议论不停。

“长芦这件事,太过突然了。”

“我看,是有人蓄谋已久,不然哪能这么干脆利落。”

“慎言。”

“户部这是捅了大篓子了,着实太大胆大妄为了。”

“再胆大,能大过李邦华,大过孙传庭?李邦华居然敢调兵镇压盐场,孙传庭敢私自扣押三都指挥使,这是形同谋逆之举!”

“慎言,这里面,水深得很!”

……

朝臣们悄悄讨论着,窃窃私语,交换着对近来一些事情的看法。

在他们前面,首辅黄立极,阁臣周道登面色不动的立着,他们身后是七卿中的六个,而后是其他侍郎、各寺正卿以及一些漕运总督,巡抚,经略不等。

李邦华,王永光,曹于汴等人默默对视一眼,手持板笏,目光暗凝,没一句话。

他们已经感觉到朝野的气氛了,今天一个不好,毕自严可能要出事。

不仅是他,若是朝臣一再相逼,李邦华,孙传庭或许暂且能保住,后面言官继续追击,攻讦,他们又能坚持不了多久!

大明朝臣,无论官位多高,威望多隆,就没有一个能抵挡住言官攻击的!

他们是鸡蛋里能挑出骨头,石缝里榨出油的一批人!

朝臣们各有情绪,交头接耳,实则目光一直在侧门扫过。

这位新陛下,继位不过两个多月,死了三个阁臣,两六部个侍郎,这种速度,开国朝未有!

“陛下驾到!”

不多久,曹化淳先行出来,站在丹陛上,看着群臣,尖声喊叫。

随后,崇祯大步而来,径直走向龙椅。

“臣等参见陛下,”

黄立极领头,一群文臣武将,抬起板笏,躬身行礼,朗声道:“吾皇万岁!”

崇祯坐在椅子上,目光扫过殿中的一群人,这些人,他大部分人不认识,但无疑,能站在这里,无不大明位高权重的重臣!

他目光看向黄立极,周道登,又掠过王永光几人,看到了周延儒等人。

他坐着不动,双眼微微眯起的注视着这些人。

今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

朝臣们躬着身,见本该有的‘众卿平身’没有响起,一个个躬着不动,神情变化,不少人悄悄抬起眼皮,看向龙椅上。

静了好一会儿,崇祯收回目光,语气波澜不惊的道:“京畿盐价暴涨十倍,南直隶暴涨二十倍,山东九倍,山西十倍,陕西,四川传出千金求盐而不得……”

崇祯话音未落,一个人忽然出列,抬起板笏,朗声道:“启禀陛下,臣弹劾户部尚书毕自严。庸碌不堪,肆意妄为,擅自查禁长芦转运司,以至于盐价飙升,民怨沸腾,朝野惶恐,万民不安,着实十恶不赦,请陛下严惩!”

崇祯瞥了他一眼,继续道:“应天知府上奏,应天府突然掀起抢盐潮,三天不绝,百姓苦无盐,怨声载道,非议四起。”

“扬州知府,淮扬转运司同知联合上奏,淮扬两地盐商惶恐,恐遭牵累,已逃离淮扬,盐不得出,淮扬已严重缺盐。”

说话的那个人几次张口要说话,都被崇祯给打断了,只能嘴角抽了抽,举着板笏,低着头,在那尴尬的站着。

没有其他人出头,举着板笏,躬着身,安静的听着。

崇祯伸手,掀了掀身前的一堆奏本,道:“五大转运司,二十多人上书辞官,言称‘不能胜任,恐负皇恩’。”

“苏州府上奏,有百姓成群结队的打砸商铺,抢夺盐,死三人,二十多人受伤,还有人纵火,烧民房十余间,苏州城内已是谣言四起,上下不宁,官民两难……”

“杭州织造上奏,有盐商串连,借机哄抬盐价,杭州的盐价,已飙升到了一两一斤……”

“榆林等边镇奏禀,有盐商苦于盐价,已不再向九边运送盐米……”

崇祯一条条的念着,语气平静,没有任何起伏。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由长芦转运司一事引发的,并且还在不断深入发展,越往后会越严重!

殿中躬着腰的朝臣,都已经感受到了崇祯平静语气下的愤怒。

这时,有一个人出列,抬着手,道:“陛下,盐,乃百姓日常必须之物,长芦转运司……”

“第一,”

崇祯好像看到有人出列,更没有听到声音,继续说道:“整顿盐政,是朕的意思。户部尚书毕自严,是奉旨行事。长芦转运司上下贪渎不法,欺君罔上,死有余辜。”

第二个出列的这位,一肚子话被堵在喉咙,他两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