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服饰选择(1 / 2)
本来杨振兴是不想让自己爷爷出来折腾的。
老爷子现在完全需要坐轮椅行动,甚至不能像以前那样能够生活自理。
在家里他特意请了两名护工,一早一晚只为了照顾老爷子。
虽然事情很重要,但比起老人的身体,就不值一提了。
万一折腾来折腾去的再折腾出事情来,杨振兴肯定不会原谅自己。
但结果跟刚才说的那样,因为事情很重要,杨兴盛认为自己孙子的大事,他无论如何必须要亲自出席。
如果错过这次见证自己孙子人生大事的场合,那会是他人生一大遗憾。
老人知道以自己的身体,可能活不了几年了,死前再亲眼看到自己孙子又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哪怕第二天闭眼也了无遗憾。
看到自己爷爷态度如此坚决,杨振兴也只能点头答应,因为他也不想让自己爷爷因此留下遗憾。
高园园请来的造型师和化妆师都是长期合作的顶尖专业人士。
更不要提她早就开了时尚公司,设计的服饰、首饰和箱包,受到不少人的喜爱。
这方面她有绝对的话语权,杨振兴也乐于把这些事情交给她处理。
不得不说专业的就是专业的。
本来杨振兴以为这次跟以前一样,稍微化点妆,遮盖一下脸上的瑕疵就完事了。
哪曾想化妆师和造型师交头接耳嘀咕了几句,直接开始动手给他修剪起了头发。
原本就对发型十分注意的杨振兴,经过修剪后,发现自己整个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气质。
他还纳闷为什么突然要剪头发。
结果当造型师拿出一架子衣服后,立刻明白了对方的用意。
对此,杨振兴有些无语的说道:“几位,我今儿个不是去拍戏的,准备这么多戏服到底是几个意思?”
造型师也不生气,笑呵呵的解释道:“杨总,您误会了!我们没跟您开玩笑,这准备的都是有古蜀和川府历史特色的服饰。
那么重要的场合,我们怎么可能一点儿眼里界儿都没有,给您准备戏服?”
不怪杨振兴有些抱怨。
因为造型师拿出来的衣服,跟电视里那些儒生穿的儒杉,十分相似。
这里,造型师十分耐心的开始解释为何要这样安排。
川府地区的古蜀文化,体现的基本都是少数民族文化。
例如三星堆出土的人像,都有蓄发或辫发,衣小袖,衣长至膝下,腰间束带等特点。
等到秦汉时期,大量汉民族迁入西南地区,形成了‘汉民多,渐斥迁之’的局面。
由此,川府地区,特别是川府盆地地区,居民的服饰开始逐渐汉化。
开始有所谓‘汉家食货,以为称首’的说法。
这里,造型师还额外讲了几件历史趣事,让杨振兴怀疑对方不是造型师,而是那所学校的历史老师。
众所周知,汉代开始‘独尊儒术’,《礼记·内则》曰:‘衣不帛襦袴’。
襦和袴都是内衣,儒家崇尚简朴,认为不该用丝绸来裁制内衣。
古代的裤子通常只有两条裤管,没有裤裆,上端连在一起,用带子系在腰间,所以叫做袴。
因为是内衣,所以不能外露,外面一定要穿裙或者深衣,农民劳作时上衣穿短袖,袴内则需要系一条兜裆布。
现在霓虹那边相扑运动员,或者一些节日,那些男人穿的兜裆布,其实都是中国古代的服饰。
司马相如带着卓文君回蓉城时,就穿着犊鼻裤、垆涤器,以此来羞辱卓王孙。
成语文君当垆,就是出自这里。
而到了六朝时期,一些世家子弟居然开始用白色的丝绸来做裤子,于是就有了‘纨绔子弟’的叫法。
这种衣服放在现代而言,一般人肯定无法接受。
所以造型师帮忙准备的,是魏晋南北朝以后,川府地区受到汉文化影响日渐深入后的服饰。
那时候男子服饰以衫代袍。
衫的袖子比袍的袖子更加宽大,大到‘一袖之大,足断为两;一裙之长,可分为二’的地步。
这样走起路来,甩手的时候就显得更加潇洒。
这也是为什么,杨振兴在看到对方给自己准备的衣服后,会认为这些衣服都是戏服的原因。
“杨总,您这次是接任川菜师门掌门人的重任,所以我们就打算让您的穿着,更加向川府那边的特色靠拢,所以才准备了这些衣服。
当然您不需要像古代人那样佩戴儒巾,裤子也是我们亲手制作的,外观看起来像裙子,实际上跟现代的裤子没有区别。”
看到人家为了自己这次事情如此费心,而且出发点也完全是为自己和这次的场合考虑。
他一时间也很难说出拒绝或者批评的话来。
相比穿西装西服,似乎穿有川府特色的古代服饰,要更为合适一些,更贴合这次仪式所包含的背景。
新一代黄派川菜掌门人,仪式上穿着川府特色古代服饰,谁还能挑出不是来?
不过他也没有直接接受造型师的安排,说道:“这样吧,我先穿上试试合不合适,咱们再做决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