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悄悄赴美(1 / 2)

加入书签

最近一段时间,杨振兴和高园园两口子可谓刷足了流量。

而每周日晚上播出的《面对面》播放了专访杨振兴的这期节目以后,社会上对他的讨论再次掀起高潮!

捐文物也就罢了,最多说是发现文物的宝贵后,有这个意识。

但连续好多年坚持出钱做善事,这比捐献文物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是节目披露了其中许多细节,更是让大家决口称赞!

因为杨振兴不同其他人。

首先他没有通过任何慈善组织,自己公司出钱出人,深入地方,调查了解过是否真的需要后,才会联系当地进行相关捐赠建设事宜。

自从零八年报出‘万元’、‘千元’帐篷事件后,国内的那些慈善机构给大家心里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尤其在进入11年,天价餐饮发票、某美美炫富、四百多万资金问题、高层领导贪污腐败等一系列事件。

让许多慈善机构在大家心里的印象直接跌入谷底。

给他们捐钱,钱都被放到自己腰包里,好事却不见做过多少。

眼下杨振兴的做法,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确是在做实事,并不是虚头巴脑的刷名声。

再者因为这种独立性,杨振兴公司并非只盯着学校一个项目使劲。

公司都会按照当地的需求,或者建学校,或者建老年活动中心,亦或者是孤儿院。

而且还不是捐完以后就什么都不管了,后续还一直持续关注,并一直在捐款。

那些支教老师的福利补贴、孩子们的午饭、孤儿院的资金扶持和孩子教育费用、老年活动中心请来的医生等检查保健费用等等。

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断过,减轻了困难地区的财政压力。

有些学校实在因为没有生源,也并非直接弃校,公司慈善小组都会再按照当地需求,把建筑改建成其他功能设施。

这种贴心到骨子里的‘售后服务’,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和尊敬。

最难能可贵的是,如果不是这次央视专访之前通过一些关系拿到了具体资料,大家还都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这件事。

杨振兴从来都没有对外宣传过这些,从没有通过这些事情提高公司和个人的知名度,还有影响力。

完完全全把这种事情当作理所应当的。

在节目里,当主持人拿出资料念出来的时候,他的那种诧异都可以看出来不是装的。

节目播出后紧随其后又蜂拥而至的记者,采访过公司慈善部门的工作人员后,也证实了这一点。

比起那些高调捐款的人,大家更喜欢追捧像杨振兴这样一直默默无闻坚持做好事的人。

消息甚至被央视和日报点名表扬。

日报甚至还专门出了一篇评论员文章,来表扬杨振兴,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接着当年大使馆事件带公司所有人示威、这些年地震灾害的捐款,都被一些人再次扒了出来。

已经有一定规模的网络上,各种贴吧论坛更是爆料讨论无数。

当年参加示威的一位北大学子,翻出来无意间拍的一张照片,发到网上后,直接被疯狂转发。

一些报纸和新闻也都转载使用,全国都有一种掀起了‘杨振兴热潮’的气氛。

不过杨振兴现在十分清醒。

之前接受专访后的反思,让他面对这种热潮时,整个人低调起来。

没有再接受任何采访请求,没有说出来借着这股东风为自己造势。

他甚至直接改了行程,在全国人都寻找他的时候,带着助理王鹏,和中央厨房负责人张成,悄悄的来到了阿美利加。

“杨,你不是说下个月再过来吗?怎么突然跑过来了?”

早就接到电话的格雷汉姆,再次来到机场接机。

见面后,他给杨振兴一个拥抱,然后调侃起自己的这位中国好友。

杨振兴十分无奈,揽着对方肩膀,自嘲的说道:“我这是出来避风头了,现在我可不敢在我们国内待着。”

“哦卖糕的!你是怎么了?被你的政府通缉了吗?”

看着一脸确信的格雷汉姆,他没好气的拍了一下,解释道:“我们国家没有你们国外宣传的那么可怕!

就是我这次做了一些事情,结局出乎我的预料,记者每天都来烦我,我都没地方躲了!”

随后,他跟格雷汉姆讲了一下自己这段时间,身上发生的事情。

格雷汉姆闻言,伸出大拇指,由衷的说道:“杨,你真的是个伟大的人!能和你认识,是我的荣幸!”

“行了,先不说那些了。”

杨振兴比了比旁边的两个人,介绍道:“跟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公司中央厨房的负责人张成。

他之前在达美乐工作过,也是负责这方面工作。

这位是我的助理王鹏,上次没带过来,这次带来给你认识一下,顺便帮我处理一些工作。”

“欢迎你们!”

格雷汉姆热情的和两个人握了握手。

他看着张成,多说了一句:“张,欢迎你回到阿美利加!希望这次回来,能让你回忆起之前在这边美好的回忆!”

张成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