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保证全市最高价(1 / 1)
秦羽点了点头道:“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
“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
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
得丙科者补文学掌故。
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丙科,被补位太原郡文学卒史。”
谭馆长一边听着,一边不停点头。
等到秦羽最后一句话说出来的时候,更是猛地一拍大腿。
“真是老糊涂了,怎么就把这事情给忘记了呢!”
“没错,确实是匡衡!”
“铜奁因为用途的缘故,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即便是西汉时期的,普通的铜奁也就是一二十块钱。哪怕是三爪蟒,最多也就是十的样子。”
“这件至少三百起步!”
匡衡是谁……
西汉时期著名的
经济学家,官至丞相。
虽然九次考试,才中丙科,被补位太原郡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身,备受当时经学家推崇,就连在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都对其深有好感。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封其为安乐候,其侯国食封土地三十一万亩。
最为著名的,当属“凿壁偷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被编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沈练的贴盒,和匡衡的铜奁,最
终被王兴以六百块的价格收了。
这个价,已经是很高的价格了,再转手的话,基本就是赚个吆喝。
秦羽投桃报李,许诺过两天还会有东西,拿过来卖。
交易完成,谭馆长联系的人,也已经来到了店内。
好几个人,都是和谭馆长年龄相仿的老者。
谭馆长示意这几位入座后,直截了当的道:
“老伙计们。
两枚洪宪飞龙银币,虽然破了相,但也算很不错了。
东西就在这里,剩下的你们自己谈!”
话音落下,几个老头便开始争执了起来。
一个个的态度都很明确,势在必得。
最后就只剩下一个办法。
价高者得。
几位老人的竞价,从一千开始,然后一路不断向上飙升。
最终,随着一位老者,
给出两千块的报价,竞价才算就此停下。
“两千。”
“我儿子是做倒爷的,家里不缺钱,老头子我没什么特别的嗜好,唯一的兴趣就是收藏银币。”
倒爷是这个年代,独有的时代产物。
内地有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物资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尤其是价格双轨制的时代,一些人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价,在市场上倒买倒卖上品进行牟利。
这样一群人,被人们戏称为倒爷,后世某科的王老板,人生第一桶金,就是从通过铁路做倒爷赚到的。
王兴的动作很快,不一会就拟订好了合同。
秦羽和买家双方签字,按下指印,合同就算是生效了。
“给我一千八,剩下两百
给谭馆长。”当买家准备支付钱的时候,秦羽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秦小友你这……”谭馆长十分意外,一时间竟是没能说出话来。
“谭馆长,规矩不能坏。”秦羽说道。
看着秦羽,谭馆长几人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虽说这是圈内规矩,但像这种情况下,就算是不给,也不会有人多说什么的。
而且看秦羽的样子,明显还是很缺钱的状况,这种情况下还能坚守规矩,更是尤为难得。
这一刻,所有人心里,对于秦羽在他们心中的位置,都在无形之中拔高了一截。
“好……”
“这个钱,老夫收了!”
“以后有好东西,只管拿来给小兴看,那些好的,老头子我继续给你联系买家,保证全市最高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