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夏马桶初问世(1 / 2)
第124章 大夏马桶初问世
太子夏季炎看着连环画,不解的问皇后:
“母后,为什么书肆里没有专门给孩童看的故事书呢?这印出来明明就很好卖呀!二头给我说,他们第一本就赚了一万两呢!”
高皇后觉得可真有趣,连她儿子都被带着开始算钱财了:
“以前估计大家没想到呗,你就等着看好了,看着这么好卖,肯定有很多人要跟着写的。”
太子又皱眉:“这不就是跟风么?”
皇后无奈道:“商人逐利,本性如此啊,所以本朝才重农抑商,就怕农人做买卖去了,没人种地呐。”
果不其然,在《狐狸与黑老鸹》火起来后,市面上马上就有许多同款的儿童读物上线。
各种动物齐齐现身,故事也五花八门。
大夏的儿童读物市场,马上就火爆了起来,乐得书局(印刷厂)的老板天天在家数银子。
大头和二头,既高兴他们开创了一个读物空白。
又闹心这么多人抢市场。
而且那些故事书订的价钱,一本更比一本低。
那辛辛苦苦写故事的人,还能赚到银子么?
兄弟俩闷闷不乐,前来找娘诉苦。
翠花还针对这个现象,给兄弟俩做了分析。
“你们看,他们玩的都是你们玩过的套路,读者们读多了也腻歪不是,故事最重要的是啥?是和别人与众不同啊,唯有创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大头若有所思:“娘,我明白了!我和弟弟走过的路,见到过的人,听过的故事都是无价之宝,这些都是旁人模仿不来的。”
二头从耷拉着脑袋到眉开眼笑:“大哥说得对,我们写的故事就是独一无二的。”
想明白这些后,两人倒也沉淀下来。
反正现在他们的年纪还小,大部分的精力还是以读书习武为主。
故事嘛。
一年出一册。
册册精品就是了。
同样为了追求精品,他们爹已经把京城附近的泥巴都挖遍了。
现在没那些个检测器材,也没有各种实验工具,真的是只能盲测啊。
当袁老二和袁老三搞明白,自己大哥要做啥的时候,都睁大了眼。
费了这么多时日找了这些泥巴,竟然是为了做过马桶?!
谁家会在卧房里拉屎撒尿?
他们不得不质疑起,大哥的的这个发明是否有用!
做马桶可真是太难了!
在研磨泥土这块,现有的工具都不行。
光打造研磨器和模具,他们大哥就足足折腾了三个月。
兄弟三人,确实被折磨成地地道道的老农人了。
成天穿着深色粗布衣裳,在新建的作坊里面做实验,忙的时候甚至吃住都在这里。
马桶,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
它还需要有相关的配套设施。
从粪池的设计,再到管道的排放。
要放在城市里面使用,动的工程量并不小,这些都得在考虑范围内。
等五头和六头都长了两颗门牙,可以满地爬的时候。
他们爹的大夏朝初代马桶,才堪堪被折腾了出来。
翠花看着这些,有两百多斤重的,笨搓搓的马桶。
真是万分感慨!
她男人上辈子的旧业,在这辈子又开始重操了。
就是不知道大夏朝人,对这个被设计在卧房里或隔壁间的马桶,接受能力强不强?!
如今的建筑设计,一般家里的茅房,离卧房还有点距离。
晚上,很多人家就会在老人和小孩的卧房里放上夜壶或木桶,方便半夜起来如厕。
不过这木桶的设置嘛,就没有那么好使了。
早上还要让丫头或婆子们倒屎倒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尴尬哟。
当然,首批试验品马桶肯定得在自己家里安装了。
忠勤伯府,大动干戈起来。
在府上所有的卧房旁的耳房里,各种挖坑,埋管道。
还在房屋的后方,修建了数十个密封的化粪池。
水泥,在这里发挥了巨大作用。
陶瓷马桶的坐垫和马桶盖都是木质的,在茅房的墙壁上挂上一个木质大水箱,连接着管道,方便马桶上水。
在马桶底部,用上了粘度最高的鱼鳔胶。
在有限的条件里,这已经算是黑娃能折腾出来最好的作品了。
在家里人试用的这些时日里,黑娃每天都要问大伙儿的使用感受。
便利和不便利的地方有哪些。
二头最激动:“爹,马桶可太好用了,我现在都喜欢上了拉屎,哈哈哈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