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七章:以天下之力,养华夏之民(2 / 3)

加入书签

唐王停下的原因,和北平府的疫病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纯粹是因为今年雪太大,实在不是进攻的好时机,只能等到开春。

孙杰领地之内闹疫病,唐王又暂退,这两个事,足以让张献忠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他高兴的可不仅仅是这两件事。

襄阳城当中没有多少百姓,和繁华的长安城不敢比,这里被他祸害的不轻。

但他毫不在乎,只要自己过得爽了,百姓的死活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这些造饭的,归根结底,不过是想求得一场富贵。

他看着北平府的方向,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在很早之前,他曾经听别人说过,当年蒙元在行军打仗之时,很喜欢用抛石机将得了疫病的牛羊,或者人员尸体扔进敌方城池当中,从而让敌方的城池里疫病横生,使其从内部崩坏。

张献忠就想,既然这事儿蒙元可以干,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干呢?

但他之前没有做过,也不知道这种事情到底行不行。

他的胆子确实很大,但更多的是无知。

“如果我派人,从北平府那边弄几具尸体过来,扔到唐王的领地之内,或者扔到其他的地方,会不会不战而屈人之兵?”

嘴角上翘,为自己的这个办法洋洋自得。

甚至还使用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成语,简直就是这个成语的耻辱。

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现在也没什么大事,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派些士兵出去试试。

到时候只要不让他们回来,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脚下的速度又快了几分,一行脚印,顺着道路蔓延。

大冷寒天,风雪席卷大地。

这场雪,肆虐了万里。

一小股人马,悄咪咪的出了襄阳边境,朝着京城方向而去。

张献忠派出去了这支队伍,由他的一个亲信率领。

这个亲信平时对他也非常忠心,可在张献忠的眼里,忠心没有什么用处。

亲信叫做石头,平平无奇,人如其名,浑身透露着一股憨傻劲。

根本就不知道这次的疫病有什么不同,也不知道一定会传染。

在离开之前,张献忠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回来之后,我做了皇帝,就赏你一个国公,只要你做得好,以后荣华富贵绵延无数代!”

也许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疫病的危害,也许是他贪恋荣华富贵,也许是他对张献忠的忠心。

总而言之,现在的他已经踏上了征程,而且心中还有不少的期盼。

当他进入河南境内,雪之前又大了几分。

但他毫不在意。

……

春天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这漫长的冬天始终无法过去。

北平府城安静的厉害,街道上看不到一个行人,除了堆积的冰雪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

道路上的雪堆积得非常厚,缺少人手打扫,便是现在这种样子。

随着孙杰带来的那些现代医药的广泛使用,这次北平府的疫病也渐渐的控制住了。

但也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死了不少人。

北平府城南五十里,几个巨大的高炉竖立在这里。

十几个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士兵,将积攒在地上的尸体,一个又一个的塞进了那些高炉当中。

灼烈的火焰,无情的将这些尸体吞噬。

因为疫病而死的尸体,必须要经过无害化处理。

用烈火灼烧,再用石灰搅拌,然后深埋。

这些士兵已经轻车熟路,他们非常熟练地把这些尸体,一个又一个的往高炉当中塞。

一股蛋白质的腥臭气味,在这空气当中不断的蔓延。

再往南五里,几个狼狈且满是疲惫的人,行走在大雪当中。

为首的那个人便是吴有性,虽然脸上写满了疲惫,但他目光依然坚定。

伸进怀中,取出一个妻子烙制的干饭团。

就着一条老咸菜,又从地上抓了一把雪,塞进了嘴里。

随便的嚼了嚼,徐徐咽进肚子。

转身看过身后的随从,以及自己的儿子,道:“马上就到北平府了,咱们再坚持坚持!”

这一路而来,他的随从损失不少。

但剩下的这些人,几乎都坚定的跟着他,没有什么怨言。

事实上,这些随从以前都是他的病人,他对这些随从有大恩。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随从才会坚定不移地跟着他。

一路而来,遇过土匪,遇过兵匪,也死了不少,可剩下的人没有背弃,依旧跟着。

这个年月,有些时候,因为一句诺言或者一个恩德,便会让人生死相随。

出来的时候带了不少钱,这一路上下打点,也花的差不多了。

吃了饭,恢复了一些体力,又从怀中摸出一个皱巴巴的册子,和一根秃毛毛笔。

翻到写着字的那页,用唾沫沾了沾毛笔,徐徐写字。

这是他尚未完本的《瘟疫论》,这一路而来增添删改。

忙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