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鸿蒙系统100/100(2 / 2)

加入书签

的程序,通过命令行运行之后,界面上就弹出了一个类似记事本的程序。

这个记事本程序十分简陋,毫无美感,且只能输入最基本的英文,连字体大小都不能改。

但对于王正来说,这是有着历史意义的。

这个note程序是王正通过仓颉开发套件做的第一个程序。

也是王正迈入开发者这个职业的第一份作品。

虽然这个文档程序就只能打英文,别的啥功能没有,不妨碍王正为之沾沾自喜。

不就是学习嘛,真没想象中那么难。

尤其是鸿蒙系统和仓颉编译开发套件,学习成本真的很低。

即使不重生,如果当时还有拼劲儿有梦想的话,王正觉得自己也能做到。

目光放回现实,这将是他保持领先的最大资本。

使用系统封包工具把系统打包成iso映像文件,王正又在虚拟机里重新测试了一遍系统安装程序,几乎是完美的——排除那个安装界面巨难看的logo。

其实,操作系统还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比如市面上众多的Linux发行版,使用Linux作为内核去写一个操作系统难度不算大,有很多大公司都有这样的实力。

国内其实也不少,比如红旗、麒麟等系统,而且这些操作系统还被国家大力推广过一段时间。

但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在于生态。

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可以被民众使用的应用软件太少了。

有两个部分最不容忽视,一是办公软件,微軟的office在当前几乎一统天下,而office的文件格式是闭源的,其他软件根本打不开。

而且微軟offiux系统办公软件上写的文档,互不兼容。

这就很麻烦了,即使国家愿意推广,但是这根本用不了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