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三卫指挥使(1 / 1)

加入书签

长期以来,整个大明朝廷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西辽河的战略地位,朝廷对西辽河一带游牧的泰宁卫的政策也是起起伏伏,搞得穿越而来的辽王一直没有重点开发西辽河流域的松辽平原。

过去的双辽城本来只是辽东都司的军事训练基地和战马培育基地,权当是辽王安插在泰宁卫蒙古降众中的一颗钉子,也是辽东军设在西辽河警戒蒙古部落的前哨。

这是辽王最初对双辽城的定位,主要着眼于军事价值。

随着形势的发展,辽王开始对西辽河加大投入。

没过几年,双辽城的钉子作用和前哨价值已经被仆固雄新建的开鲁城所代替,双辽的第一战马培育基地的地位也被黄龙府所取代。

双辽城的军事地位正在整体下降。

与此同时,双辽城的经济地位也在上升,如今已经变成了粮食生产基地,不仅完全能够保障当地蒙古各部过冬粮食所需,甚至可以向大宁都司就近支援一些军粮。

驻守双辽城的养余按照辽王的要求,在双辽城以西新建了一个专门安置蒙古部落的泰宁城,地理位置接近后世的通辽城。

在泰宁城内,养余又为辽王的二老丈人、过去的辽王、现在的双辽侯阿扎失里修建了一所王府和一座寺庙。

阿扎失里一家终于不用在帐篷里凑合过冬了。泰宁城正成为辽王推行盟旗制治理飘忽不定的马上民族的试点模范城。

阿扎失里现在也厌烦了打打杀杀、漂泊不定的日子,大摇大摆地住进了明军为其修建的泰宁城,里面要美酒有美酒,要温柔有温柔,要信仰有信仰,不香么?

其他一些部落首领见状,也开始学阿扎失里,逐渐住进明军修建的各个城池,放下马刀,一边酒肉穿肠过,一边佛祖心中留,好不快活。

有了城池里的坛坛罐罐的牵绊,寺庙的慰籍,市场物资的吸引,西辽河两岸的蒙古各个部落确实安分了不少。

辽王也很开心。

辽王没有去泰宁和开鲁二城,但是听养余说,两地的形势也不错。特别是开鲁第一年屯垦主种的辣椒大丰收,几乎被蜀王和楚王府派的人买光了,竟然挣了十万两银子!

至于玉米,虽然只是头年推广,那收获也是高得惊人,亩产量低的七、八百斤,高的竟然达到一千斤。

这虽然不是玉米的最佳产量两地军民无不喜得合不拢嘴,无不感恩辽王殿下,送来的不是让家家满仓的玉米,就是让家家日子红红火火的辣椒。

在营国公郭英的陪同下,辽王很快从双辽城径直北上,视察运河开挖情况。

他一路听着郭英的介绍,一边学着后世领导的样子,轻轻点头,既表示大领导的威严,又表示对营国公的工作还算满意。

有时候,他也会淡淡地说上一句:“舅舅辛苦了!”

他那便宜舅舅郭英便谦虚道:“这都是殿下运筹帷幄有方,解缙人员、物资调配统筹得当,任务安排井然有序,运河开挖非常顺利,再过一年,运河基本能够草成。”

郭英现在场面上的话学得也挺溜的,马屁拍起来也是老母猪戴胸罩,一套一套又一套。

辽王仍然只是轻轻“嗯”了一声,表示对解缙的工作也认可。

尽管运河几乎没让他操什么心,辽王还是努力压抑住心中的喜悦,不能表示出太高兴的样子。否则,那个解大才子尾巴岂不是要翘到天上去?

偶尔遇到一处工地,进度明显比其他地方缓慢,辽王眉头一皱,郭英紧张地连忙解释:“这地下尽是些石头,确实不好开挖,要多费些工夫,还要费些铁镐。明年我再加大些人手和力度,应该很快会竣工的。”

辽王没有表态,但是在心里已经决定,明年还是为工地上提供一批炸药,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同时节省一批人力在运河附近和三江平原同时着手搞建设。

他觉得,大辽东的开发最好是一体联动,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

其中一些人最好拉出来,单独成立一支职业的工程队,专门搞各种专业施工,辽东大坝、运河都修起来了,那水泥路和桥梁是不是也该提上日程?

辽王沿着运河工地北上,既是视察工程进展情况,同时也视察松嫩平原的建设情况。

因为董兴和蹇义的密切合作,又有长春中护卫的鼎力支持,松嫩平原当年屯垦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仅完全能保障当地驻军的军粮供给,还能给牧民提供一些过冬的粮食。

按照辽王的要求,董兴从广宁左护卫抽人在松嫩平原上成立了鹤城、鹿城和红城子三个一级羁縻卫,曹楚材也从长春中护卫抽出人马成立了长岭卫、月城卫和伊通卫三个一级羁縻卫。

其中,长岭卫刚好处在原来的朵颜卫腹地,设在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的分水岭和运河的交叉点,填补了双辽、塔虎、白城子和长春四座城池之间的空白。

自去年靖江王亲自带兵清剿罕东进入朵颜卫牧地之后,连续几年猥琐发育,好不容易又拥有五千余精壮的朵颜卫已经遭到沉重打击,三千人被杀,两千被俘虏,就连妇女也大多被抢走了,部落马匹大部分被收缴,送往黄龙府马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