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青桩考古(1 / 1)

加入书签

辽王在金州没呆两天,确定了船坞选址后,留下吴杰就地督战,自己又赶到了沈阳。

对他来说,直接指导黄湜参照后世经验建设沈阳大都市可能比建船厂更重要。

黄湜虽是太子的人,但是经过辽王两年的言传身教,已经成了朱植的铁杆粉丝。

追随辽王两年来,黄湜先后管理过望山铺、辽阳城和长春堡,是少数能够扑下身子到基层干实事的书生,作风务实而不缺乏灵活手段,治理民政的才干明显高于才名更盛的铁炫和蹇义。

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折腾成长起来的干部。

如果能够再学习一些后世的知识、理念,辽王甚至相信,黄湜的才能不亚于和辽王一同穿越来的张信等人。

关键是黄湜的品行一直不错,用着让人放心。

所以,朱植决定在沈阳多待一段时间,对黄湜再带教一下。

朱植到沈阳的时候,黄湜正风尘仆仆地带着人刚刚勘察完沈阳四界,准备效仿广宁,南傍浑河,东、西、北三面开挖护城河,四周以木栅为城,待有条件后再修建城墙。

这也是经过蒯富和张信等人共同商定的选址建城方案。

应该说,黄湜这个选址还是不错的,位置周正,原来的沈阳堡、广宁左护卫的军营、铁燿的临时官署以及早期来的居民也都在里面,也和后世的沈阳老城区大致重合。

如果辽王晚来几天,可能黄湜就要在沈阳大干快上了。

可是辽王这个时候来了,而且在第一天就把黄湜这个方案几乎全盘否定了,将整个选址向东移了二十里,浑河从沈阳的南面变成了东南面,沈阳城也没有那么周正了。

黄湜顿时一肚子委屈,要不是看在以前辽王事事都英明神武的份上,自己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朱植没有时间去解释,只是带着黄湜沿着浑河直奔东面二十里的东牟山,也就是后世号称盛京八景之首的天柱山,去察看山势地形。

只见东牟山峰峦起伏,自南向北绵延不绝,有如广宁城西的医巫闾山,甚是险要。

朱植晃着小身板,带着黄湜等人一口气登上东牟山山顶,极目远眺,若有所思,问着众人道:“各位,你们从这里看到了什么?”

铁燿马上拍马说道:“辽王这是要以山为屏,以河为障。这样选址建设沈阳城,固若金汤。”

黄湜也若有所悟:“这样依山带河建城,还会省去许多挖河建城的功夫,节省不少时间和人力,及时进行屯垦。”

辽王笑着说道:“各位先生,你们只看到了十里远。明天,本王亲自带你们再到二十里外看一处地方,拓展你们的视野。”

次日一早,黄湜等人跟着辽王南渡浑河,继续向东行了二十里,发现这里居然有一座古城遗址,荒草丛生,只有几处废弃城垣无处话凄凉。

众人纳闷不已,这就是辽王爷让大家拓展视野的地方?

辽王也不解释,只是吩咐随从的护卫们用铁锹在夯土周围挖宝贝。

挖了半天,一个护卫说,挖到了一枚铜钱。

又过了一会,又有护卫陆陆续续挖到了一些古钱币和箭镞。

这时辽王才喊了一声“停”,拿起手帕,将护卫们挖到的钱币和箭镞轻轻包起。

只听辽王瞅向黄湜,问道:“子澄先生博古通今,看看这些钱币是何朝代?”

黄湜不防在沈阳建城如火如荼之际,辽王竟然还有如此雅兴考古,难免有些哭笑不得。

但是他还是硬着头皮仔细察看了半天,然后才说道:“这枚是秦时的半两钱……这枚应该是汉时的五株钱……这个应是战国时燕国所铸‘明化’钱,乃方孔钱之鼻祖,当世稀有!”

辽王又笑嘻嘻的问道:“先生果然博学,想必也应知这脚下曾是何城吧?”

黄湜这下可被问住了。他可没有到这里考过古,平时也没有做相应的功课啊!

张石和张信等人听说辽王到浑河以南考古后,这时也跟了过来。他们还以为辽王是在这里挖到什么值钱的古墓哩。

看到周围黑压压的人群,黄湜只好红着脸说:“学生愚钝!只知沈阳堡西有西汉辽东郡中部都尉治所侯城,但不知这脚下为何城。还请殿下指教。”

黄湜现在对辽王真的是崇拜到极点,句句自称学生,没有半点难为情。

这也是他的可贵之处。

毕竟腐儒大多好面子,像他这样身体力行“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一真理的读书人并不多。

只听辽王又长叹一声道: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如果本王没猜错的话,这脚下正是晚唐才子李商隐讥讽隋唐王朝征讨高句丽、穷兵黩武诗句中的玄菟郡城。当年燕国大将秦开向东开辟千里疆土,在此地筑城,名曰青桩。”

“此城实乃我华夏先民治理沈阳之滥觞,也是后来东汉玄菟郡郡治之所在。这些夯土与本王去年在懿州城北骆驼山发现的燕长城实为一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