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帝国运动会(2 / 4)

加入书签

到国旗台,再到上面的明灯,基本全指了一遍。

而站在他身后的刘宇则是指着开放式的穹顶:

“天气看的怎么样,不会下雨吧??”

“不会,不会,我们提前两个月就开始观察天气,未来一周之内,不会有一滴雨。”

万旗温的话稍稍让刘宇安心,但随后又提出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十二万人,其中有十万张票是外部出售,你怎么保证安保??”

万旗温小心翼翼的表示:

“目前来看,只能选择在进场环节多设立几个安检了。”

“这倒是个办法,可惜治标不治本,这样,你把座位重新排一下,让军人和这些人混坐,允许军人带枪,随时执法!!”

万旗温想说什么,这位太子殿下已经跑去看座椅的是否结实去了。

…………

“龙先生,我早就说过,你现在回去正好,刚好能看到运动会,现在好了吧,没有船票了,我们只能选择坐飞机了。”

松泽平看着身旁依旧是竹仗背包打扮的龙婺源,嘴里说着抱怨的话,心里却乐成了花。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内,这位走遍了联盟国大大小小十几个城市,几十个乡镇,写下的文字更是超越十万字,拍下的照片干费了两个相机,厚厚的胶卷,都堆成了山。

就是这样,这位还不满意,要将文字从十万字压缩到两万字,减少五分之四的“多余”,照片要从上千张中找出二十张作为代表。

虽然在松泽平看来,有些过于苛刻,尤其是文字环节,他觉得这十万字找人润色几遍就行,压缩到七八万字就可以了。

照片也可以十抽一,保留一百来张,然后将这些组成一份杂志发售,名字他都想好了:

“世界奇妙之旅:荒凉的美洲世界。”

但这个要求早遭到了龙婺源的强烈反对,他直接表示,如果松泽平敢这么干,他就敢在事后发原稿。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哪怕再不高兴,松泽平也只能忍着,默默的忍受所谓的“十年之约”。

(龙婺源希望他的文学不是用杂志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呈现,而是严肃的现实文学,甚至他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约定,用十年的时间跑遍全世界,完成他的世界大作)

而在松泽平这个纯粹商人看来,这是典型的“文青病”,得治。

毕竟搞杂志,可比搞文学赚多了,文学无非分个上下两部,最多三部曲,还是在书店销售,能赚几个钱。

可是杂志就不一样了,这玩意每期都发,以龙婺源的计划,完全可以两个月一发,一个月旅行,写文章,拍照片,一个月后期修改。

按照松泽平的计算,除去休息的两个月,一年可以发五期杂志,一期卖三华元,走高端路线。

(大众杂志普遍价格在五毛到一块之间)

一万人个买就是三万华元,十万个人就是三十万,更何况,这玩意是可以插广告的,等名声起来后,一期广告费就是几十万,这不就是抢钱吗??

甚至当时松泽平已经幻想每隔三年发型一波三周年特别版,还有什么一周年全订精品版,甚至是幕后故事,不为人知的旧照片,旧故事。

这还不狠狠恰“烂钱”。

但这些都破灭了,或者说暂时破灭了,毕竟主角很顽固,导演也很急!!

坐在飞机上,龙婺源偏头对松泽平说:

“你说我要不要把帝国运动会写下来,拍几张照片??”

“写,拍,我全力支持你,你需不需要副手,我可以找人帮伱。”

一听是和帝国运动会有关的事情,松泽平立马眼睛一亮,龙婺源看到的是写作和拍摄,作为一个商人,他想到的是销量。

甚至他还在想,若干年后,龙婺源手中的那些东西,会不会变成文物,历史记录。

想到这里,下意识的看了眼放在座位后面,行李架上的军绿色背包,眼展开闪现出一丝精明,随后又消失不见。

……………

夜幕下的长安城,万家灯火,就连皇宫都是通亮。

而胆寒这些灯光汇聚的时候,在一处陷入黑幕中的体育场内,十二万名观众被笼罩在黑暗中。

而在他们的头顶是满天的繁星。

托长安地区没有受过工业污染的福,夜晚的星空格外的明亮,甚至有一种身处野地的感觉。

偶尔有几个小飞虫闯进来,也很快在十二万人的海洋中沦陷了。

这样的黑暗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晚上九点,距离指引进场,已经过了半个小时。

随着“啪啪”几声,全场亮了,亮的人都下意识闭了眼。

“滴滴滴……”

一束灯光打在场内,巨大的国旗台上,黑红色的龙旗微微摆动,一旁准备升旗的卫兵头戴龙盔,身着黑色近卫军军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