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汉梦与齐氏经济学(3 / 3)
分之二,也就说,此刻到银行存钱,其实已经只能算是保本了。
(因为黄金约束,货币贬值速度相对较慢,有时候甚至还会升值,所以百分之三的利率,是可以跑平,甚至是跑赢通货膨胀的。)
而除了这些以外,帝国银行还将宣布对华元进行一定程度的贬值,华元重兑英镑汇率,在保持了十几年的五汇率之后,重回六元时代。
(实际就是降低了单个货币的黄金比例,实质就是超发了货币)
多出来的汇率,自然被印成了钞票,按照目前市场存有一百四十亿华元的货币标准看,这笔钱大约相比于多印了二十三亿三千万华元。
这部分钞票,自然不是很快流入市场,而是以国债投资方式,购买了内阁所发行的国债。
这部分国债,将由央行以及其他几个负责印钱的银行直接持有,其实就相对于,凭空冒出了一笔财富。
至于是不是“凭空”,印钞厂,自然有话说,那些持有贬值货币的人,自然有话说。
只不过除了第一个,第二个,恐怕也没有什么议价的空间。
毕竟进入纸币时代之后,印钞其实最大限制是黄金,只要黄金储备足,基本就是想印多少印多少。
但是一旦超出了黄金部分,就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贬值,但是这并不代表,在黄金的限制下,货币不能够突破黄金的底线。
事实上在华元进行超发后,市场的反应,更多的集中在货币本身,而非其代表的购买力上。
如果单从货币上看,原来五块华元兑换一英镑,现在六块华元兑换一英镑,自然是贬值了。
但是如果是从直接购买实物来看,其实贬值都并不多,甚至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一些小地方,感觉不到贬值,反而随着大投资的到来,一部分工厂进行产能扩张,商品价格反而降低了,又把货币贬值的部分弥补了回来。
这就是齐成栋所说的“市场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让大汉帝国的经济,有了更高的弹性。
而除了这些以外,帝国银行还宣布从今年十二月开始,下降购房贷款利率,从目前的百分之七,下降到百分之五,只比存款利率高百分之二。
帝国银行刚刚公布之后,西京股市中的地产股,顺势而涨,如果不是因为涨停板的限制,没准这位些家伙,能一口气顶到几倍。
(因为股灾的原因,目前实行涨停板制度。)
除此之外,按照帝国银行的要求,银行对外贷款利率也将下降,其中企业贷款,就是一个大头。
这种一手买国债,一手降息,货币贬值的手段,着实将整个市场都弄的躁动起来。
支持者认为,这将给汉国带来至少二十年的经济繁荣,甚至直接抵消掉外贸制裁带来的冲击。
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式,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完全就是一种自己给自己打“兴奋剂”的行为,除了让自己跑起来更加不要命之外,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损害未来五十年的发展。
而这些给出的依据则是“债务”,按照他们的估算,整个汉国的累计债务,如果以五十年的债务的标准看,肯定是超过二百亿华元,还不算个人的贷款,这笔钱最后累计起来,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甚至几十年累计下来,五百亿都打不住。
要知道整个世界的黄金储备也才一万多吨,哪怕货币再贬值,这五百亿也超过了全世界的黄金储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意味着汉国已经陷入到了债务陷阱之中,大汉帝国将从高积累,高储蓄,走向高负债,低储蓄的疯狂经济,这样的经济对于一群从二十年代,一零年代,甚至零零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龙武纪年)
甚至他们直接喊出了:
“帝国即将走向自我毁灭!!”
只不过有人反对,自然有人支持,且大多都是年轻人,他们思想前卫,从小生活在一个物资充足的国度,对于危机感没有老一辈人那么敏感,所以他们也更加愿意消费,他们认为,负债固然会有压力,但负债也会转化为经济数据,毕竟负债,终究是国内负债,是国内的负债,那这些钱不过是在市场转一圈罢了。
两派人骂的不可开交,甚至影响了不少人对新战略的看法,而就在这样混乱的认知中,帝国银行已经完成了对华元的贬值,所获得的二十三亿多资金,全部拿来购买刚刚发型的国债。
国债的投资,也在这场被迫做出的经济改良中,缓缓打开了时代的大幕。
而有关于目前汉国的经济政策,也被后来者称为:“齐氏经济学,也就是齐成栋经济学。”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