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清朝事:谈洋务(2 / 4)
谓是最深的。
最明显的就是,当年太平天国还未剿灭的时候,咸丰皇帝就曾给拿破仑三世写信,希望他能够派遣一部分军事顾问来神州,“助情剿贼”,甚至还提出了要购买一千万两的法式武器,组建法式新军的意愿。
而这些自然得到了当时法国人的热烈响应,拿破仑三世在回信中就将咸丰称为“东方大皇帝”,甚至直接表示,大清朝未来所需,法兰西会竭尽全力帮助,毕竟大家都是文明国家。
而在这封信背后,则是一个“小小的”通商要求,甚至要求在神州沿海获得一个稳定的常驻港口,哪怕不行,也可以给予一部分通航修整权。
而咸丰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给出了通商的考虑。
是的,是考虑,不是同意,可见那个时候的咸丰,还是非常谨慎的,不是拿破仑三世夸几句就会上当。
至于英国,那就是更是“老朋友”了,整个大清,研究最多的就是大英帝国。
只不过研究来研究去,都跳不出老一套的想法。
但是哪怕如此,有关英国的书籍,实际已经堆满了整个紫禁城的书房,但是在民间,却很少见有关于类似“羊吃人”“工业化”“资本”的书籍。
由此可见,在我大清,有些事,还是要“保守”一点的,要是什么都让天下人知道的一清二楚,那我大清岂不是底裤都要被揭开了。
而这样的“内看外封”的做法,自然而然带来了一个后果,那就是内部的人对外界的消息一清二楚,而
虽然这种情况是大清高层希望看到的,毕竟商君书都说了“民可使不可知”,但是这对于一直要搞工业化,搞变革的那派人来说,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事。
就像李鸿章在治安书中所说:
“今天下各国,兴办工业,搞新科技,无不以教育为先,彼辈所闻德意志帝国腓特烈大帝在任时,大力兴办教育之举,方有今日德意志帝国之强盛……”
“德意志国统一宰相俾斯麦亦言普鲁士的强大,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堂就已注定,我国复比昔日普鲁士如何,又比今日之德意志帝国如何??”
“故臣言,我大清若想顺利兴办工业,改变国运,非得从教育入手不可!!”
“无教育,不家国!!”
对于李鸿章这种极力鼓吹“新式教育”的人,自然又是引起了一片“讨伐”,尤其是对于那些信奉“民可使,不可知”的那帮科举制度下的老古董,老封建来说,搞教育,那就是要他们命,更何况还不是代表“正义”的天地君亲师,那就更是有罪了!!
现在的李鸿章,那是真的“名满天下”,只不过夸的他的人有多少,骂他的只会更多。
毕竟就连李鸿章自己都说:
“天下人无不视我为贼,若我真的是贼,左右干到巡抚,捞他个几百上千万两,回老家养老岂不快哉!!”
………………………………………
“咳咳!!”
“皇帝,该吃饭了!!”
慈禧威严的声音传来,年岁才十三的小同治皇帝,吓的将手中的“尚书”掉落,连忙跑到那张他讨厌至极的龙凤呈祥桌上享用一盘又一盘只能吃三口的珍馐美味。
“万岁爷,您请……”
看着夹进自己碗里的“豆腐”,同治皇帝抬头瞄了一眼正在闭眼享受太监按摩的慈禧太后,随后一口就将碗里的豆腐吞了下去。
“皇帝,今天书读的怎么样??”
“啪……”
刚刚还在吃虾的同治帝,立马放下来手中的筷子,语气恭顺的回答:
“回禀皇额娘,儿臣今天读了尚书和史记,以及一部分法兰西历史……”
同治皇帝回答的语气,听起来根本不像皇帝,倒像个伺候慈禧的“下人”。
“哦,又中又西的,能看的明白吗??”
慈禧闭着眼睛,说着她其实也看不懂的书。
“儿臣愚钝,只能看个大概,不及皇额娘慧眼识珠……”
同治帝卑微的模样,让刚刚睁眼的慈禧大感欣慰,随后语气关爱的说:
“既然只能看个大概,以后还是要多向师傅们讨教讨教……”
“这样,以后这个时辰,你就不用来给哀家请安了,还是去读书的好!!”
“反正我一个老太婆,见不见也无所谓!!”
慈禧的话听起来很大方,但是已经被磨练了这么几年的同治皇帝,当然明白这只不过是对方的口是心非,所以在第二句说完后,直接跟着回答:
“皇额娘待儿臣如此之好,每天都要召见儿臣,关心儿臣学业饭食,儿臣,儿臣怎么,怎么舍得舍弃皇额娘……”
说罢,堂堂大清皇帝,跪在地上“砰砰”的给这位圣母皇太后,不断磕头,一个比一个响。
“唉!!”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