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军工产业与新枪(2 / 4)

加入书签

虽然被汉英两国联合阻止,但法国人对于东南亚殖民地的“需求”却不会消散,只会更加“激动”。

只不过因为目前汉英两国的“喝阻”,以及欧洲问题,拿破仑三世不得不把这份“东南亚”梦,埋在了心底。

至于什么时候梦想成真,那就要看局势了!!

综上所述,怀有“恶意”的法兰西,也不是合作的目标。

如果再排除掉,根本不会提供任何帮助的奥地利和普鲁士,甚至是“凄惨”的沙俄。

暹罗惊讶的发现,他们竟然找不到合作的对象。

最后的选择就两个,汉国或者英国,这种二选一的情况,其实很得罪另一方,作为“骑墙派”的暹罗就是再傻,也不可能干出这样的傻事。

如此,选择一家不那么官方,又不能那么让人“联想”的军火公司,就成了必然。

最终,金锋军工出现在了暹罗人的眼前。

这家公司最厉害的就是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

对,你没有听错,他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发明创造,甚至连生产线都没有。

全都是所谓的“贴牌”产品。

如果把金锋军工比做一家服务商,那么汉国其他的军工企业就是他的采购商,或者说是产品供应商。

这家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了那些“知名”企业在某些场合不能下场的优势,作为白手套,在中间进行套利。

也是因为这样,需要先进武器,但又不能有过多接触的金锋公司,就成了暹罗唯一的选择。

两年前,当第一批印有金锋匕首标志的“贴牌”击发步枪,送到暹罗后,正式开启了金锋公司在东南亚多个地区的“生意”。

而英国人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心知肚明”,但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

既然暹罗在不和汉国过多接触的情况下通过下游渠道获取武器,虽然不是英式武器,很让英国人不高兴,但最起码没有直接倒向汉国。

如此,大英帝国的体面,就还可以保持住。

对于目前“如日中天”的英国来说,有时候面子要比里子更加重要。

而金锋军工也靠着这次的“胜仗”,彻底打开了“新世界”的道路。

在非洲,你可以看到两个部落使用着“贴牌”枪互斗,也可以看到那些非洲土著拿枪反抗殖民者的身影。

也是因为贴牌枪,这些武器的来源,根本就无法判定,哪怕那些殖民者心里知道,也只能查,很难禁止。

当然,光靠武器销售,金锋军工不可能干到如今汉国军工企业第三的程度。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源”。

或者说战争中的“交易”。

在某个东南亚地区,当地的割据势力,会将一部分资源,划给金锋军工,以此换取武器支持。

在非洲,伱可以看到土著拿着钻石,象牙来换取武器。

这其中的溢价,往往是非常恐怖的。

而如此多的“黑幕交易”,也让金锋公司以每年三千五百万的营收挤进了汉国军工企业的第三名。

第一名则是最庞大,最复杂的雷神集团,全年营收超过七千万华元。(主要来源是军方订单,以及海外合法军贸订单,原来那些不合法的,因为种种原因,被金锋军工拿走)

第二个则是九原重工,该公司主要经营动力系统,军用钢材,舰炮等武器系统,专门服务海军,以及其他国家,全年营收超过四千三百万。

第三也就是金锋军工这家后起之秀。

第四则是提供机床的红山机械。

至于剩下的几家公司,基本就是做为配套企业存在,不具备上榜要求。

(最早是雷神,红山,九原,后来红山进行转型后,对军工的需求降低,民用市场增多,排名有所下降)

金锋军工,其实也是整个汉国军工产业的一个缩影。

就像汉国的国力力量一样,有“光明”的一面,一定有“黑暗”的一面。

毕竟,想要赚“脏钱”,就需要白手套!!

………………………………………

“骆总,这是有关飞剑十号的文件,需要您签字。”

接过秘书递过来的文件,骆飞鸿仔细看了看,随后抬起头询问:

“十号工程的进度最近怎么变快了那么多??”

“是这样的骆总,最近一个姓夏的年轻工程师,解决了供弹问题,以及其他几处设计缺陷……”

听着秘书说起那位夏工程师,骆飞鸿这才有了点印象。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对方应该刚刚入职不到半年,去年才从帝国大学机械系毕业,没想到这么快就做出了成绩,倒还算个“人才”。

心里想着日后要多关注“年轻人”,嘴上却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