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黄家最大的竞争对手(1 / 2)

加入书签

不过他暂时不能达成这个目的了,因为提供图样的人是四岁多的小娃娃。现在钢铁工艺有了改良,钢铁的价格会降下来,工部运用了更多的钢材,精度更高,也更耐用,当然价格会更高。

茂庆帝命令工部组织工坊大规模生产缝纫机,满足兵部的军服制造。虽然制造缝纫机需要一定成本,但是会让军服的成本大幅下降,长久来看也会带来更多收益,对于现在不差钱的茂庆帝来说,这笔投入是绝对值得的。

作为回报,李夫人也得到工部特供的钢材,她投入了缝纫机的生产,一时间李夫人负责民用的缝纫机,工部负责军用的。民用的缝纫机很快在市面上流行开来。缝纫机售价不便宜,一台200两白银。但是展示过后,众多权贵富裕的家庭都纷纷下手。这仿佛成了一种潮流。

通通给缝纫机取了名——小蝴蝶缝纫机,因为订购量太大,小蝴蝶成了一货难求的紧缺货。李夫人不得不采取订购模式。都要先交定金,然后按照顺序发货。

目前钢材是不缺了。但是整个生产就需要这么多时间。目前生产速度是制约产能的唯一因素。而工部财大气粗,加上有经验的工匠多,军部需要的缝纫机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后,他们也开始了向民用市场冲击。

而工部更大气,直接称为大庆朝缝纫机。不少求而不得的顾客转向了这个品牌,更有不缺钱的豪富之家两个品牌都下手了。他们发现使用起来没有区别,除了大小,个别零件有区别之外。

不过真对得上它们的名字,一个小,一个大。民用版本为了降低成本,缝纫机尺寸选择迷你版本。大庆朝是是正常版本。这时候就人各有所爱了。

随着工艺改良以及钢铁的成本价格进一步下降,缝纫机的成本价已经降到50两白银以下,所以不管是小蝴蝶还是大庆朝都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为了加快推广,李夫人和娘家进行合作,在江南和南方又开了缝纫机工厂。市面上缝纫机的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才缓和下来。

这时有了一个潮流。有更多的成衣工坊也开张了。因为只要用过缝纫机的人,都会发现缝纫机制衣的效率比手工要高多了。有眼光的人都关注到这一块。李夫人就没有参与了。有眼光,有行动力的人很多,每个人抓住自己的机会,发自己抓的住财就可以了。

新式钢铁技术,缝纫机对于兵部的助益是最大的。武器改良,军服制造,成本降下来,质量却更好。兵部尚书每天走路风风火火,是过去每天愁眉苦脸的样子不能比的。

当然最先接触的工部也是大有收获,实验成功,本身朝廷就有丰厚的奖励,而后续相关的军工厂成功运营让工部赚的盆满钵满。工部不再需要朝廷的经费,反而可以分巨量红利给国库,这真是工部历史上第一次,要知道工部多少年都是最穷的清水部门。

茂庆弟心里有个想法,他觉得这些新技术,新想法是黄家那对小儿女提出的。如果他们大些,他一定会想办法把他们拉入朝廷。但是现在他们才四岁多,所以他只能拉着他们的老父亲上场。

如果灵灵和通通知道他的想法,会保留各种技术,什么意见都不敢提。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工作吗?他们现在去工作不是童工吗?而且是年龄超小的童工。

这时茂庆帝给黄云又提了几级。他现在是四品官员,虽然还是闲职,但是闲职提的这么快的也是少有。他们黄家不缺钱,目前孩子们又还小,不能入官场。而本朝的爵位又特别珍贵,不会轻易给出去。茂庆帝只能想出这种招数来。

当然一大批御制的首饰,工艺品还是陆续送到黄家,虽然黄家不缺钱,但是茂庆帝觉得自己也不能表现的太抠门,该有的表示还是要有的。

茂庆帝的这些想法被一些老臣猜到了。他们不禁感叹,现在还有这样的臣子,让皇上头痛该怎么赏。而且此臣子从来没有正式出现在朝廷。如果他们坐在那个位置上估计也头痛。

白芒到了京城,如鱼得水,经常与京城的一众画家朋友相聚。一位极富盛名的画家,已经50多岁。他看着白芒,疑惑的说“按说你这样的青春年少,画画应该会充满感情,不管这种感情是幼稚还是肤浅,但是你的画,表现出感情很少。技艺构思绝妙,仿佛不动声色的世外高人。这让我想不通。”

白芒想,你的眼睛很毒。我缺的恰恰就是感情。而空灵清淡,仿佛异世高人随意的作品,这就是白芒画作的风格。第一幅出名的画,彩色铅笔画农场丰收图是一个意外,带上了一种幼稚的浅浅的喜悦之情。

画家朋友们一致评定白芒的画,最能让他们沉迷,让人远离这世俗的喧嚣,去体会那些极致的美,因为这些是远离世人的,所以普通人更能体会到它的珍贵。

这一天在京城的黄宅,灵灵和通通见到了他们的大舅,已经好久不见了。李吉没有多说话,他拿出一样东西,灵灵通通看过去,音乐盒,旋转上开关,大庆版的美人开始转起来,响起了大庆的民俗音乐。灵灵通通跳起来,成功了!

李吉笑“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