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合适的位置(1 / 2)

加入书签

“你倒是好说,你的确是读了一些书,但是我该如何?我能把自己的名号写出来就已经不错了,我们家世代都不认字,都是习武之人,让我到战场上斩杀楚国人还行,让我参加这科举, 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郭家走了之后,白横这才终于反应过来自己好像是零基础,赶紧对赵伟说道。

“那你之前怎么不说?”

“我要是说了,那不就证明咱们俩对那齐国来的小子认输了吗?你我都是老秦人,这个面子自然不能就这么丢了。”

“他娘的,你这么说倒是也是,也罢,你先回去让你父亲给你找个老师, 算了!我让我父亲给你找把, 你父亲连自己的名号都不会写,能找出什么老师!要是明年咱们俩当真不能中的话,大不了你的那份钱财我给你拿了!”

“嘿!我是差你那份钱财吗?你先给我找个靠谱的老师再说吧!”

两人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一说,竟然还真燃烧起了斗志了,觉得自己来年参加科举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多少还是有一些考中的可能的。

这两位只不过是决心在第二年参加科举的很多人中的两个而已。

经过了这么一次科举的洗礼之后,黔首们想着自己完全能够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贵族们则是想着既然自己在读书上的优势和资源怎么说都比黔首强,为何不把这样的机会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里?

这显然正是子婴想要看到的景象,对于他和大秦来说,最终在科举中选择什么样的人才还是可以自己说了算的。

不过他要在这个基础上在大秦打造出一种读书的习惯,就算是没有天赋的孩子,多多少少认识几个字终归是好的。

子婴的用心良苦在大秦几乎也就只有一个张良是能理解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张良才会尽心尽力的帮着子婴做这件事。

大秦地面上发生的事能代表大秦百姓们心里的想法,这些子婴心知肚明,在掌握了一些发生在咸阳城里的事之后, 子婴几乎就可以放下心了。

接下来,在被选中做老师的考生和落榜的考生都被送回去了之后,子婴做出了一件让驿馆里剩下的十二人相当振奋的事。

他们在同伴们走了之后直接接到了张良的通知,说是皇帝会在次日在望夷宫偏殿里大摆宴席为他们庆贺,同时公布他们的去向。

其实在后世大唐的科举上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那就是上榜的人还得经过吏部的栓选之后才能上任,虽然因为栓选而被拿下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也不能说没有这样的。

对于这个规矩其实子婴还是觉得是比较有必要的,但是现在的大秦实在是没有那么一个地方来做这件事,就单单依靠着一个张良,就这一年还行,要是明年还是没有设置好合理的机构,张良就算是被类似也不可能办好这件事啊。

在大唐和之后的各个朝代,吏部就是铨选官员的“组织部”,负责考核审查升迁全国文职官员,他的权力虽然大,但是那也是经过了各个朝代相当谨慎的选择之后才出现的。

那些个时代的吏部位高权重,掌管全国文职官员的考核和选拔工作, 整体上复杂官员的考察、升降、监督、考评等诸多工作。

在不同的时代中, 由于具体职能部门设置不一,吏部铨选文官的权力时大时小,但整体上具有相当的发言权。

同时吏部在考察、选拔官员之时会制定各种政令和法令,从而使得官员的升迁有所依据,保证官员铨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当然由于吏部掌握委派官员的大权,也导致了相当程度的吏治腐败,导致铨选环境的恶化。不过在子婴看来这些事基本上都是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缘故。

比如说天宝年间的栓选贪腐案件,在子婴看来就完全是因为当时的皇帝李隆基太过自信,倡导了无为而治之后觉得自己不管麾下的人们也能实现自动化了,结果他这么一不管,以李林甫为首的实权派的确是自动化了,只不过是贪腐自动化了。

但是抛开了这些不说的话,子婴还是觉得大唐的制度和一些东西还是有着他的先进性的,要是不说吏部具体的职责,单单从官吏的栓选这方面来说的话,显然就能看出不少东西来了。

在大唐,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官员除员外郎、御史及供奉官外,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称为铨选。

后各代除高级官员由皇帝任命外,凡经科举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等,均须赴吏部听候铨选。大唐以后,铨政虽然在细微的地方的确也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变化,但是总体上的功能却是不变的,就是通过科举或是一系列的考核和考试来确定官吏的加入和升迁等事宜。

子婴觉得自己的大秦也得有个地方专门来做这件事,而不是整个这件事全部都由张良一个人来完成,张良再聪明他脑袋里也没有子婴脑袋里那上下五千年的经验,你让他凭空创造出不少东西来不光是在难为张良,那完全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不过这一次科举,显然没有那么复杂的流程,子婴现在各个州郡空着的县令到县尉可不是这十二个人能负担得起的,所以他们十二个人的位置还是相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