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初到山东(1 / 2)
金陵城,御道街。
清晨,福建水师一团的官兵,荷枪实弹驻守在此。
平整的街道搭起了一座高台,这里马上要处决一批犯人。
围观的百姓早已挤满了街道,有钱的商人,士子站在高楼处观望。
大约小半个时辰,一队官兵押解着一千多号反绑双手的人进入这里,百姓自觉的让出来一条道。
这些人都是哗变的军人,圣旨上写的是夷三族,李贤特地致电皇帝,要求只诛杀首恶,皇帝才卖了他一个面子,不然恐怕牵连的人都要上万了。
“人犯就位,验明正身。”监斩官南直隶刑部尚书朝传令员下达命令。
不一会儿,传令员回禀,身份已确认。
“宣读罪状!”
“查,金陵左卫指挥使冯禄,金陵中卫指挥使张虎,受原魏国公徐鹏举指使,行刺总督。行刺失败后发动兵变,冲击总督行辕,罪不容赦,所有参与人员,斩立决!徐鹏举一家,全家圈禁,遇赦不赦!”
传令官大声宣读着罪状,周围的百姓拍手叫好。几日前,百姓就通过报纸,把事情的原委弄清楚了。
兵政和经济的改革,能为大批的军户和百姓带来利益,这些当官的为了自己独享利益,不惜以兵变阻挠新政,老百姓早就看不顺眼了,如今看到他们倒霉,拍手称快。
“时辰到,斩!”刑部尚书抓起桌案上的一支令箭,往台下一丢。
台下的刽子手拔掉犯人的身份木牌,抬起手中的大砍刀,寒光闪过,一千多颗人头落地,鲜血淋漓……
金陵城,原魏国公府。
徐府几日前就被抄家了,随后一队队工匠进入其中,一排排矮房被建了起来。每间房不过十平方,只有一个窗户和一道铁门,几天后,徐府的每个人都拥有了水泥房,他们将在这里度过圈禁的一生。
徐府的产业全部被拍卖,除了几处园林保留了下来。
几代人的经营,财富多得不可计数,吸引了大量的富商来陶宝。
十天后,大量的现银收拢,一部分上缴给了京师,一部分留下来当做征兵的军费。
“卖报,卖报。南直隶水师成立,招收年轻力壮的勇士,待遇从优,欢迎广大爱国青年加入。”
“卖报,卖报。码头招收建筑工人,包食宿,每月二两银子的工钱,来多少要多少。”
小报童扯着嗓子满街游走,良好的经济环境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无业游民被雇佣,解决了官府的大难题。
京师大学的又来了一批师生,这些人一部分进入政府机构,协助处理政务;另外一部分,在金陵开办金陵大学,招收广大学子。
金陵城的改革正式开始,全城一片忙碌的景象。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办,李贤见事情进入正轨,早就溜回了家。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匆匆过去,这期间金陵的改革有条不紊,形势一片大好。
浙江道也有好消息传来,商人带来的高产农作物,经过专业人员的培育,获得了巨大的丰收。
正德皇帝命令浙江布政使,妥善保存种子,来年推广全国,粮食是国家的根本,不容有失。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南直隶改革虽有波折,但是问题不大。这边步入正轨后,李贤准备前往山东道。
九月,李贤辞别父母,带着胡媚,慧远和苏锦绣轻装上阵。
“你跟着我干什么,我是去办正事的,你不是什么特种小队的队长吗,不用干别的了?”
李贤看着身边的苏锦绣,疑惑的问道。
“切。我早就把职务给卸下了,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你打造大明日不落。你当我愿意跟着你啊,脸真大!”
苏锦绣没好气的说。
“我!”李贤无言以对,干脆闭嘴,因为吵架他不在行,更何况是和美女吵,一点优势都没有。
三人一路北上,没几天就到了济宁府。
第一站先去照会一下地方主官,虽然李贤的权力大,但是有地方官的协助,事情会顺利很多。
验过印信,三人被请进了布政使司衙门。
没过多久,布政使就带领手下官员过来参见。
“山东布政使司,左布政林大有,右布政孙远图携衙门官员参见总督大人。”
李贤连忙上前将两位大人下拜的身子止住。
“两位大人,各位同僚,我原本不过是一介道士,得皇上信赖,才委以重任,各位大人主政一方,劳苦功高,当受本官的大礼。”
说完,李贤就要下拜。
两位布政使赶忙扶住李贤,原本以为李贤年轻气盛,初登高位的他会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没想到他做事这么圆滑,想必相处起来不会太难。
“总督大人客气啦!您在浙江,南直隶的事我们都听说了,年轻有为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