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悲情才女(1 / 2)
杜甫差点儿一口气没上来:什么叫亲眼见证山河破碎,小儿子活活饿死?!
山河破碎,自然是安史之乱了,他处在这个时代,经历过这场战乱也不稀奇,可小儿子饿死什么的也太惨了吧?!
他写过许多民生艰苦,万万没想到自己也有亲身体验的这一天。
他心中悲愤,越发坚定了为圣上好好干活的决心,皇帝召他入朝,他怎能不为君分忧?
李白原本还仙气飘飘地,听到这里也没有仙气了:“小儿子饿死——?!”
他倒吸一口冷气:“何至于此啊!”
一个父亲亲眼看着小儿子活活饿死,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李世民怒气冲冲道:“若非帝王昏庸无能,我大唐子民何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他是真恨不得穿越到李隆基在位的时候,好生教训一下这个不肖子孙。
大好家业,怎么就叫你折腾成这样?死在马嵬坡的不该是杨贵妃,应该是你啊!
李隆基涨红了脸,我都改了,不要再说我了!
他以后一定好好补偿杜甫,绝不会让他落得小儿饿死的境地。
苏轼仿佛已经看到了他黑暗无光的后半生,叹息道:“官场险恶,我算是明白了!”
【接下来要说的朱淑真和李清照,也是各有各的不幸。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她与前两位一样,也是南宋有名的女词人,与易安居士李清照齐名。朱淑真算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嫁给了一个小官吏,但这场婚姻并不幸福,因为朱淑真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自然也就过不到一块去,许多无爱的婚姻都是因为志趣不相投。朱淑真不可能自己找一个不喜欢的丈夫,应该是父母为她安排的,只是朱淑真并不能忍受无趣无爱的婚姻,选择与丈夫分居,只是不知是否正式离异。】
【与丈夫分开后,朱淑真有了新的情人,但这位情人也与她分手,因此朱淑真郁郁而终。值得一提的是,朱淑真有两卷《断肠集》和一卷《断肠词》以及《璇玑图记》流传于世,这并不是朱淑真自己整理的,而是后来人把她流传在市井中的作品进行整理,编成了诗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朱淑真本人的作品很有可能被父母焚毁,具体原因不为人知,可能是出于对女儿的哀悼,也可能是为了遮掩女儿的所谓丑闻。】
班昭皱眉道:“烧毁了?为何要烧,这可都是朱淑真一生的心血所在,编成诗集,流传于世,岂不更好。”
若是烧个干净,以后谁还知道有一位名叫朱淑真的才女呢?便是知道她的名字,恐怕也无法领略她的才情。
她摇了摇头,说道:“又是一对目光短浅的父母。”
李清照好奇地说:“也不知这位朱娘子如今是否已经降生,真想与之结交啊!”
她自认才情不输男子,可女人与女人之间,总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她知道,以朱淑真的做派,可能有大把人觉得她不安分,但在李清照看来,这是敢爱敢恨,极具反抗精神。
不喜欢丈夫,分开就好,何必苦守一段痛苦的婚姻?若是让她嫁一个无趣之人,她也是不愿的。
离婚后的朱淑真睁大眼:“我的诗作都烧了?为何要这么做?”
爹娘也觉得,她这个女儿给他们丢脸了么?若非有人整理,是不是世上再无她的痕迹了?
她这么想着,不由地流下泪来。
【南宋与北宋,风气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许是朱淑真的父母认为朱淑真与丈夫分开另择情人的行为不符合他们的期望,因此在女儿死后焚毁了她的诗作。这并非空穴来风,朱淑真本人的诗文在某些人看来是妥妥的艳情诗,主要描写爱情,虽然前后风格不同,但主题大体是一样的,甚至有一些颇为大胆的句子,譬如“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这句,在古代是很大胆的。】
【如果朱淑真的父母比较保守,不认同女儿的写作风格与人生选择,因此在她死后将这些诗作焚毁,也是很有可能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朱家父母焚毁诗作的行为,也有可能是觉得女儿已经死了,便把她的作品给她烧下去,这也在情理之中。归根结底,在于朱淑真的父母对女儿是否真心疼爱,是否能够接纳女儿的不同寻常,若是不能接受,那便是前者,若是可以接受,那便是后者,但实际上古代父母嫌弃不安分的女儿这种事,有很多例子。】
朱淑真陷入了沉思,父母对她是真心疼爱么?
其实她的父母对她还不错,没有亏待过她,也没有少过她什么,可要是真心……这就不好说了。
若是真心,为何要把她嫁给一个志趣不相投的男人?为何要烧毁她的诗作。
她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可对她来说,她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从此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马皇后道:“若天下的父母都是真心疼爱女儿的,又怎么会有强逼女儿自尽守节的人呢?”
就拿大明的后妃们来说,她们的父母难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