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崭露头角(1 / 2)
【至正十一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元末农民起义迫在眉睫,为元朝的统治敲响了丧钟,被压迫的农民要向元朝收取代价了。】
朱元璋心中颇为感慨当时的天下纷纷乱乱,多少英雄豪杰都出来搅弄风云,他朱元璋那时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一步步走到这样的高位。
他瞥一眼神情不安的朱棣,暗道,说起来老四性情还有些像我,当年我造元朝的反,如今我的儿子又造侄子的反。若是朱棣与他生在同一个时代,他说不定会感到钦佩呢。
可惜了,他点了点龙椅的扶手,若他当真是被逼无奈,还有饶恕的余地,若是狼子野心……老四你放心,爹一定会厚葬你的。
朱棣脊背一凉,汗毛都竖了起来。
马皇后看见朱元璋一脸和善微笑,就知道他心里肯定还憋着什么坏主意。
【至正十二年,定远县有个叫郭子兴的人联合孙德崖起兵,攻下濠州后自称元帅,割据濠州,号称彰明,也是红巾军的一股力量。起义军里有个叫汤和的人,他是朱元璋儿时的伙伴,邀请朱元璋也参加义军,朱元璋的师兄告诉他有人要去告密,二十五岁的朱元璋去投奔郭子仪,加入了轰轰烈烈的起义大军。】
朱元璋叹道:“滁阳王不仅对咱有知遇之恩,还给了咱一件最珍贵的宝物。”
马皇后神情不解:“我怎么不记得有这回事?”
朱元璋嘿嘿一笑,促狭地说:“这件宝物不就在面前么?”
马皇后一愣,这才反应过来,脸色微红,嗔怪地瞪他一眼,说道:“年纪不小了,还说这些不正经的。”
朱元璋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不正经的,咱心里这么想就这么说,我一百岁也是这样。”
马皇后拧他大腿一下,轻斥道:“这么多孩子还在呢。”
朱元璋扫一眼碍事的儿子们,诸王噤若寒蝉,看天看地就是不往上面看。
朱棣本来就紧张,还要被迫看爹娘恩恩爱爱,简直是一场折磨。
汤和坐在下首,笑微微地举起酒杯:“臣敬陛下一杯,权作恭贺陛下荣登大宝、一统天下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回敬他一杯。
太子与诸王见状,纷纷向父亲敬酒,朱元璋这时很好说话,笑呵呵地领受了,就连朱棣也不例外。
【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很快就凭自身优势获得了郭子兴的赏识,被任命为亲卫九夫长,他能征善战、身先士卒,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混成了郭子兴的心腹,郭子兴赏识朱元璋,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做妻子,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也为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名字,朱元璋。】
朱元璋还记得自己娶妻的那一天,新房里一片火红,他红着脸掀开盖头,看见了新娘同样红着的脸。
朱元璋从前只是个小老百姓,对家庭有一种执念,对他而言,娶妻并不只是意味着有人打理家业,生儿育女,还意味着他有了一个家。他从前也是有家的,但自从亲人相继去世,与他一起安葬亲人的二哥也离世,这个家就不再完整了。他二十七岁娶妻,有了长子朱标,这个家重新完整起来。
妻子,儿子,一栋可能并不豪华的房子,让朱元璋即使经历沙场厮杀也能心存柔软。
朱元璋说道:“妹子,你当年给我的那个饼,真的很香。”
马皇后眼眶微酸,轻轻推他一下:“这么多年了,还说这事做什么。”
当年郭子仪虽器重朱元璋,但也有猜忌护短的毛病,有一次把朱元璋关起来不给饭吃,是马皇后偷偷把炊饼揣在怀里给他吃,炊饼是热的,马皇后胸前的皮肤都烫红了。
那个时候朱元璋就想,他一定要好好对待这个女人,绝不能让她跟着他吃苦。
【此时的起义军内部并不团结,孙德崖与其他三位元帅是一派,郭子兴是一派,孙德崖鼓动赵均绑架郭子仪,带到孙家暴打一顿,甚至还想要杀掉郭子仪,朱元璋率兵救回郭子仪,两派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朱元璋虽然出身低微,但也读过书,明白起义军内部争权夺利并不能长久,回乡募兵七百人,郭子仪高兴之下任命朱元璋为镇抚。】
李世民摇头叹息:“只知内讧不知御敌,即使有短暂的成功,也不能长久,怪不得最后是朱元璋成就大业。”
朱元璋神情复杂,郭子兴这个人吧,对他的确有知遇之恩,但他性格上的缺陷也不能忽略,暴躁、猜忌,优柔寡断,也曾在别人的挑唆下怀疑过朱元璋,斥骂过他。
朱元璋心里并非没有怨气,但人死债消,说这些也没有意义。郭子兴去世后,他追封这位老东家为滁阳王,后宫中的郭惠妃就是郭子仪的女儿。
【朱元璋带着心腹汤和、徐达等二十四人南略定远,先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了豁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