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何必呢(1 / 3)

加入书签

不管怎么样,这些事情已经是历史注定,已经无法避免了。

只不过,由于普及度不高,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罢了。

大家只知道在历史课本当中,学习过戚继光抗倭,但是从来都不知道, 声名赫赫的戚家军,是怎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

也有很多人以为,在萨尔浒之战中战败全军覆没的戚家军,才是最终的命运。

殊不知,这一支战败的戚家军,其实早就不是原装货了……

原来的那一支百战之师,历来征战从未输过, 也从未出现过大规模伤亡的募兵制将士, 竟是在自己人手中毁灭的。

而且,直接的加害者还被朝廷因为这件事,而加官进爵了。

如果这都不能证明这确实是朝廷的意思,那还能证明什么?

蓟镇总兵王保自作主张,胆大包天,敢一意孤行的处置自己大明朝最坚韧的臂膀吗?

而且,事后,这个王保能耐十足,能够瞒天过海,还让朝廷对他的这个弥天大祸予以宽恕,还能继而加官进爵,不施以任何的惩戒?

其实,根本上,朝廷对王保的这一举措,不知道有多么的赞同……

简直就是大力支持……

毕竟,大明朝欠饷已经几十年了,其他九边将士都是卫所兵制,但是戚家军的性质不一样。

戚家军不同于卫所兵, 是募兵制, 饷银由朝廷直接发放,所以总是能准时拿到自己的饷银。

对比于那些卫所兵,戚家军有保障多了。

正因为这个饷银保障,所以戚家军才能不同于其他明军那般,尤其沉迷于斩首……

毕竟,其他卫所兵,主要的收入,只能趁机找个机会,偷偷摸摸斩一个首回来报功,方能拿到朝廷的赏银,至于那些饷银,是指望不上的了。

反正欠饷对于这些卫所兵来说,已经是惯例,有朝一日不欠饷,好像都是一件极为稀奇的怪事……

正因为没有收入来源,饷银又长期被朝廷欠下不发放,所以那些卫所兵才一个劲儿的寻找办法,各种找机会斩首讨赏。

你能说他们是故意的吗?

确实是故意的, 有时候对于自己的边民, 也是没有敌军的情况下, 就借老乡人头一用。

可以说,专斩自己人,杀良冒功,着实是世间人渣!

不配称为军人将士!

只不过,同时,他们又是可怜的。

他们之所以处心积虑想尽办法斩首报赏,甚至残忍无耻到杀害自己的百姓,都是因为找不到生计的办法。

如果再不想办法搞钱,他们自己就会被饿死。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朝廷几十年如一日的欠下他们的饷银,方才让这些将士们丧失了作为士兵的本心……

所以,这些九边卫所兵们,辜负了本心,是恶劣的**人渣,但是,他们同样是被这个朝廷所抛弃辜负的可怜人。

如果他们能够保障到自己本该拥有的收入,朝廷能够在饷银方面对得起他们,他们也不必为了那些个斩首的赏钱,甚至丧失了人性,反过来杀害自己人。

但是,戚家军的性质与他们不同。

戚家军不是卫所兵制度,而是募兵制。

他们的收入来源,是朝廷直接拨付的饷银,每个月都能准时领到。

正因为饷银的稳定,而且每年有十八两,足够保障他们殷实的生活。

由于没有了生计的困扰,戚家军治军方能有所成效。

戚家军内在规定,一切遵循调遣,不得随意破坏阵型,不听从将领安排,一切以胜利为先。

万一发现有将士贪图斩首而忽略了本该执行的任务,断然会以军法处置。

如果是那些卫所兵,自己全家的生计都仰赖于这些斩首数目之上,自然阳奉阴违,不会听从。

但是,这些戚家军有着自己稳定的收入,他们已经不太需要这些斩首数目的报功奖赏了。

虽然能够锦上添花,但是,也仅仅是锦上添花,不能为了这朵花,而罔顾了本分。

锦上添花的前提,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才能实行的斩首,不能一切以斩首为先,忽略了战备。

募兵制的戚家军因为不再强调斩首的重要性,对这个斩首行动并不强求,再加上他们训练严格,将士英勇可嘉,所以百战不殆,每每都训练有素,是毫无疑问的王牌军。

可是,大明朝的财政,无疑是那么多王朝之中,属于很差的那一种层次。

如若不然,也不至于长期欠下将士的饷银不发。

导致到了后面,连募兵制的戚家军稳定的饷银都快要发不出来了。

援8朝时期承诺的加倍饷银,更是拖欠着不发,朝廷硬是当自己是老赖,愣是不给。

导致兵变,戚家军们联合起来,讨要自己的饷银。

或许,长期募兵制产生的戚家军,这时候才能体会到那些九边卫所兵们的痛苦吧!

毕竟,他们到达蓟镇和援8朝期间,就没少因为他们稳定的收入,而各种招其他卫所兵们羡慕嫉妒恨。

同样是朝廷的将士,就他们准时发放饷银,他们这些卫所兵,却从来都难以收到朝廷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