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发多少?(1 / 2)
朱常洛确实有事情,身为大明监国皇太子,说一句日理万机那是毫不过分的。
利玛窦走了之后,内阁就和户部尚书杨俊民和户部侍郎刘品如到了。
杨俊民知晓内阁有意发债充实国库时,他的病体竟然奇迹般的康复了。
走起路来,那也是虎虎生风,怎么看都不想是一位沉疴多年的病秧子。
“臣等参见殿下。”
众人到了殿内先行一礼。
朱常洛看着众人说道:“众卿请起。”
然后朱常洛又对着魏忠贤说道:“给阁老们和杨尚书刘侍郎看座。”
魏忠贤立刻带着殿内伺候的小太监们搬了五张锦墩过来。
众人再次谢恩,然后才落坐在锦墩上。
朱常洛关心的看着杨俊民,“大司徒近来身体可好?”
杨俊民回道:“承蒙殿下洪福,臣还能坚持。”
朱常洛叹道:“大司徒为国鞠躬尽瘁,等议事完毕后,孤会派遣太医亲自到大司徒府上为大司徒诊治,需要什么药,只需到尚药局来拿就好。”
杨俊民感动不已,连连说道:“臣谢殿下恩典。”
和杨俊民闲话了几句之后,众人就开始进入正题了。
毕竟,发国债这种事情也是没有先例可考,也算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
所以,不管是内阁还是户部他们都无比的重视,生怕有一点差池。
当然,他们现在怕的差池是弄不来银子。
毕竟,谁当家谁清楚家里的难处。
内阁三位阁臣天天的为了银子的事情几乎是愁到了胡子白,户部尚书更是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哪天真的拿不出来银子来,惹了皇帝和内阁不高兴,他就惨了。
尤其是万历皇帝,这个出了名的守财奴,天天的打法宦官从西山皇庄来户部询问什么时候还银子,这催债的频率,都已经把杨俊民给搞崩溃了。
现在,皇太子奇思妙想,居然想到了发国债这种美事。
虽然,听着可能有损国体,但是,它真能来银子啊。
所以,内阁和户部是无比积极的。
尤其是杨俊民,瞬间就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整个人精神头都好多了。
他家里的一开始看到杨俊民突然的容光焕发,以为他这是回光返照,整个府里陷入到了莫名的悲凉之中,都准备好了要给宫里报丧。
可是,偏偏的他是真的好了。
这下子整个杨府就又陷入到了欢喜的海洋之中。
“殿下,臣合计过了,这次发债至少得两千万两!”
杨俊民上来就气势抖擞的报了这么一个天文数字。
朱常洛震惊的看着杨俊民,他真没想到这老头这么敢说。
他可是交代过内阁,最多三百万两的。
怎么转眼就要两千万两?真当京里的大户都是傻子吗?还是把西山皇庄当冤大头了?把他这个皇太子当大冤种了?
朱常洛道:“大司徒是怎么算出这个数字的?”
朱常洛没有第一时间反驳,他要先问问杨俊民为什么要报这么一个数字。
杨俊民立刻说道:“殿下,现在缺银子的地方不只是朝鲜军需,还有很多很多地方也急需银子办事的。大内的三座宫殿因大火焚毁,光这一项就要二百万两。”
“还有运河疏浚的事情,京杭大运河是京师的命脉所在,但是已经有快十年没有清淤过了。尤其是山东到天津卫一段,这一段淤塞的厉害,必须要一次大清了。这一块保守估计也要一百五十两银子。”
“还有凤阳皇陵因前些年黄淮泛滥,导致皇陵受损,现在也需要重新修筑,这一块大约需银二百万两。
“还有西南,因为杨应龙的叛乱导致西南糜烂,流民四起,大军消耗日益严峻,很多士卒都已经快一年没领过足额的兵饷,光补发兵饷就需要五十万两,这还没算是流民的安置,算上流民,则在需五十万两。”
“还有.....”
听着杨俊民说的这些一桩桩一件件的花钱事情,朱常洛就忍不住头皮发麻,他怎么一口气说了十几件这么花钱的事情啊。
难道在此之前大明都是办事不给钱,或者说是压根不办事的吗?
不过,这些事情也不能光听杨俊民说,其中有些事情,朱常洛还是比较清楚的。
于是就在杨俊民把两千万两银子的帐算了之后,朱常洛说话了。
朱常洛说道:“杨尚书,这帐算的不对吧。大内三座宫殿的修复工作是由工部承担,西山皇庄供应水泥的,户部应该没出银子吧?还有西南杨应龙,他这两年虽然不老实,但也没大闹,李成梁主管兵部以来可没因为这事要过银子。另外大运河疏浚的事情,这件事确实重要,但还没到刻不容缓的地步。而且现在,朝廷正是多事之秋,也分不出精力去疏浚运河。这三件事应该算不上急事吧。”
杨俊民说道:“殿下,修筑大内宫殿是由工部主持,但是很多的物料费用,工部还是会找我们户部来报的。另外西南之事和运河疏浚的事情,也需要防患于未然。朝廷有些准备也是应该的。”
朱常洛真是服了杨俊民这套说辞。
但是,接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