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太平律》(2 / 3)
是避免了这一问题。
贾诩收住了发散的思维,拿起了书册。
书册的封面是淡蓝色的,书的名字在左上方的一处白框之中,封面的纸张应该是用蓝色的染料染制而成,而那白色长块他一时间也不知道是怎么制作而成。
书册上用黑色笔墨在白色的长块中,自上而下写着三个大字——《太平律》。
“现在大部分的地方,都是沿用汉律,但是汉律之中有不少的漏洞和欠缺,这本书名为《太平律》,其中有些律法是我定下的,还有些是内务司编订,其余都是汉律的内容,我本来准备是再过些日子发布,但是随着四州百姓入并州,还有一些原本留存的问题,所以我准备现在就定下来。”
许安看了一眼阎忠和贾诩,开口说道。
《太平律》中不仅有前几天他让李恒抄录的那几条,还有一些其他的律法,汉律之中有些律法确实已经跟不上变化了,也不符合普通民众的利益。
当初纸张的问题和印刷的问题解决之后,许安也想到重新制定律法。
战国时期魏人李悝制订了《法经》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秦时商鞅改法为律,建立了较为严密的秦律体系。
刘邦初入关中,与父老乡亲约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摒弃了秦朝时的繁苛之法
后来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天下初定,萧何奉命改革秦政,制订汉律。
《汉书·刑法志》:“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
萧何在秦法六律的基础上,补充了户律(户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赋税征收)、兴律(主要规定征发徭役、城防守备)和厩律(主要规定牛马畜牧和驿传方面),合为九篇,成《九章律》,《九章律》便是最初的汉律。
至于后世所说的六十篇汉律,
二十七篇《越宫律》是规范警卫、宫禁事宜。
六篇《朝律》又名《朝贺律》,主要是朝贺制度方面的专门法律。
十八篇《傍章律》是补充《九章律》所未涉及的官秩、仪品之制,兼采先秦古礼及秦仪所撰《汉仪》,属于朝觐、宗庙、婚丧等方面的礼仪制度。
《九章律》、《傍章》、《越宫律》、《朝律》,四律统称为“汉律六十篇”。
但实际上,和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只有《九章律》一律。
现在许安命人印刷的《太平律》大部分的内容便是取自存放于原来晋阳城府衙之中的《九章律》。
《九章律》的用词造句,皆是和这个时代的文字记录习惯一样,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文言文。
萧何无愧于汉初三杰,他制定的《九章律》用词精准,容易理解,但是毕竟书面用语,有些地方难免有些难以理解。
没有律法,社会自然就没有安定可言,所以许安也一直筹备律法一事。
现在《太平律》上的用词,基本都偏向于口语话,用词造句全都是浅显易懂的字词,务必力求精确,易懂。
汉庭的官员熟读经义可以无障碍的阅读《九章律》,但是太平道中如今的官吏,很多都是从道堂之中突击培养出来的符祝,他们的知识水平并不高,他们认识的字也比较有限,让他们能弄懂较为复杂的汉律,无疑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太平道这么久以来,说是依从汉律行事,但是大部分时候只执行三条律令。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基本是沿用了当初刘邦进入咸阳时约法三章的律令治理地方。
这个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执法的官吏甚至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律法。
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案件审理,基本上都是原来汉庭的官员办理,太平道出身的符祝协理,依照《汉律》解决,因为只有那些官员对汉律较为清楚。
所以推行更加口语化,更加浅显易懂,更加规范,适宜如今形势的《太平律》势在必行。
“学院今年的第二学期过一段时间就要开了,现在大部分的学生还在家中,也就说在地方识字的人并不算少,虽然他们识字有限,但是也不至于完全不懂。”
“道堂毕业的符祝如今也分散到了各地为官为吏,军中的识字班开战的也颇有成效,所以我准备印刷《太平律》发放到各地的城邑亭乡之中,替换汉律。”
许安指了指书册,面对着阎忠说道。
“以前世家豪强掌握喉舌,掌控舆论,他们可以随意曲解法律,使得其自己获利,进而掌控地方,这种情况在我军进入之后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并没有彻底的改变,我这一次的尝试,颁布《太平律》就是我们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使百姓明法。”
阎忠翻看着手中的《太平律》,眉头微蹙。
《九章律》作为律法,自然是内容颇多,就算精简了一些,也不是许安一个人在一两年之内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毕竟许安可不是只有编译《太平律》一件事要做,这里面的内容有不少是阎忠编译的。
“现在替用新律确实可行,但是明公所说‘使百姓明法’恐怕却是困难之极,不过明公如此说,应当是有了具体的办法吧。”
阎忠皱着眉头,继续翻阅着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