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军事院校(2 / 3)
处旧营地,所有的设施都已经安排妥当。”
许安拱了拱手,感谢道:“劳烦军师了。”
然后许安又和阎忠谈论几处细节,阎忠也都为许安一一而作答。
房舍之中,龚都、张燕等人皆是一头雾水,什么“军事院校”,他们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许安自然也是注意到了一众军将的神色,这一次建设军事院校,就是要他们这些军将或多或少出一份力,而且这也是军队的事,根本不需要隐瞒什么。
“所谓‘军事院校’,则是培养将校的学堂,就如同现在并州之内开设的‘蒙学堂’,还有‘道堂’之类的学堂,只不过‘军事院校’之中培养的人,是军官,是将校,而非是普通的识字读书之人,也不是文吏和符祝。”
许安敲了敲案桌,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然后开口解释道。
徐晃和张燕对视了一眼,他们两人关系不错,而且领会的速度也颇快,听起来这军事院校,好像是教导他们兵法的地方。
“等我说完,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再询问我。”
许安抬起了手,止住了一众欲言又止的军将。
“我之所以设立军事院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黄巾军的战力,如今我军和汉军仍有不小的差距,我军训练时间不比汉军短暂,甚至超过了汉军的训练的时间,但在武备相同的时刻,却是还是有些比不过汉军。”
“我思索了很久,也查探了很久,最终发现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于军官,在于队率、在于屯长,在于军候之类的军官。”
许安面色微肃,他环视了一圈房舍中的军将,随后才继续言道。
“我军的军官,多半是从普通的军卒之中提拔出来的,没有世家子,没有豪强出身,也没有什么读书写字之人。”
“他们很多人在加入我黄巾军之前,只不过是贩夫走卒、普通的平民百姓罢了,虽然经历了战阵,从战场之上活了下来,成为了队率,成为了屯长……”
众人的神色都有些改变,他们都听出了许安的一些弦外之音。
豪强世家掌握着知识,他们才有资格,才有本钱接收教育。
而普通的人,连读书写字都不能。
在座的众人,其实挺多人都是出身都不简单。
颜良、文丑两人是富贵之家,吕布家道中落,但是家学尚可。
张辽、徐晃两人出身也不低微,加入黄巾军之前,也曾经担任过郡吏。
只有何曼、龚都、刘辟等人才是真正的草根出身。
到现在何曼和龚都都不识字,只有刘辟识字。
许安识字还多亏了张梁的教导。
普通的人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刻字的简牍,更别提接收知识了。
那些有关于带兵打仗的简牍,基本都被各个世家掌握在手中。
郝昭善守,以千人之力据守陈仓,抗拒诸葛亮数万大军,创造了一个奇迹,靠的是此前战场之上积累的经验,但也靠的是家学。
“军队训练我军中有章程,我写了一本《步兵操典》专门用于训练,里面很多的训练方法,你们也提过了一些建议,加入了进去,所以如今我黄巾军的训练效果要远远优于寻常汉军。”
“无论是战阵的排列,还是行军的速度,亦或是临战的反应,都远远比汉军的郡国兵要强。”
房舍之中,一众军将听到许安的言语,皆是不由暗自点头,就是颜良、文丑两人也没有认为许安的话是错的。
他们两人麾下的军兵虽然是冀州的精锐,但是黄巾军的军兵他们也是见到了,不说黄巾军中极其出名的武卒和锐士。
单说普通的黄巾军军兵,绝对是要比他麾下的军兵要强上一些。
黄巾军的行军速度,也是要比普通的汉军快上一截。
其实很多的时候,单单从一支军队的行军的速度,就可以看出这支军队的强弱。
因为影响一支军队行军速度的原因,基本都是至关重要的。
从意志力,坚韧度,士气,再到后勤,补给,最后到组织度,纪律性都是影响新军速度的因素。
“训练有人教导,因此我军的训练要强于寻常汉军,但是汉军的军官,接收的教育却远远超过我军的军官。”
“没有人教导我们的军官如何作战,也没有教导我们的军官如何带兵,他们从尸山血海之中爬将起来,他们从战场上活了下来,战场是他们的学堂,敌人是他们的老师。”
“他们活了下来,他们立下了军功,但是他们的经验也极为有限,他们活了下来,只是证明他们是合格的军人,合格的战士,而并非是合格的军官,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他们的经验并不足以让他们活下来,让他们合格带领属下的军兵。”
许安沉声说道。
“所以我准备,在我太平道的领内,设立军事院校两所。”
“第一所,名为‘太平道陆军学院’,教导最基础的作战,领兵知识,专门培养中下级的军官,也就是从队率到军侯级别的军官。”
“正好如今并州还算清平,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我们还有一些时间,我的计划是,将我黄巾军中从队率到军候级别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