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落幕(2 / 5)

加入书签

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所写的《先帝赐臣铠表》。

《晋书·吕光载记》也有记载,描述此类铠甲中的最高品,言说“铠如环锁,射不可入”,普通的弓箭难以穿透。

锁子甲在唐代尤为盛行,并将此甲列为十三种甲制之一,锁子甲在西藏地区使用最为广泛,

后来到了宋元时期,锁子甲在蒙古军队之中极为流行,蒙古虏掠的能工巧匠,甚至还发明了一一种新型的锁子甲,特点是不再是环环相扣,而是成网状联接。

明清继承了这种新锁甲,称之为“铁网甲”。一直到明代和清代还仍有沿用,而且军中装备的锁子甲也并不稀少。

许安曾经看过一本书,明末清初时期,清军有一支军队,名为“白甲兵”战力颇为强悍。

让许安在意的是对“白甲兵”所穿戴的甲胄描述,身披三层不同材质的甲胄,刀剑难穿,弓弩难破。

第一层为铁甲,第二层就是锁子甲,第三层便是明清时期装备颇为广泛的棉甲,而且并没有太过于影响活动。

现在棉甲不能制作,棉花直到南北朝时期才传入中国开始种植,现在距离三国时期都还有数十年。

而且棉花的原生地和许安治下的地盘,还隔着汉帝国这个庞然大物,又如何能找到棉花的种子,而且就算许安派遣鹰狼卫翻山越岭,能够找到了棉花的种子带到并州,也需要多年的时间了。

现在这个年月,陆地赶路能靠的只有人的两条腿和战马的四条腿,水路还有船可以使用,其他便再没有什么能使用的交通工具了。

但是锁子甲,现在黄巾军却是可以制作,高品质的锁子甲可以防御箭矢的杀伤,虽然并州的工匠比较繁忙,但是匀出一部分制作数量不多的锁子甲还是完全可行的。

而且对于制作技术根本不需要质疑,锁子甲早在欧洲便已经被制作了出来,这时期的汉帝国治炼技术绝对是时间最为顶尖的,并州由于处于边郡,锻造技术也是处于一流的水平,打造锁子甲自然是没有多少的技术难度。

吕布、张辽、徐晃、何曼等人都是勇武过人的将领,黄巾军之中的将校也不乏勇武出众之辈,只需要少批量的制造一些高品的锁子甲,给予将校使用,无疑能大大的增加黄巾军将校在战场之上的存活率和战斗力。

吕布等人装备上了锁子甲之后,必定是如虎添翼,在战场之上所能斩获的战果也必定更多。

每一个有经验的将校,甚至是老兵,都是影响着一支军队极为重要的因素。

而且锁子甲要是能再多一些,还可以武装黄天使者,有了锁子甲充当第二层防护,那么黄天使者的战斗力必然再翻上一番。

身披铁甲,内罩锁子甲,刀砍不穿,箭射不透,相比于皮甲防护力更好,更为轻便,黄天使者能够持续作战的时间更为长久,活动也更为灵便。

黄天使者的武备将会超过西园禁军的上军营。

他们有着几乎不会跌落的士气,悍不畏死,接受严苛的训练,手持着利刃钝器,如果再加上最为坚固的甲胄,黄天使者必然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近战步兵。

有了前人的经验,许安可以直接跳过锁子甲的最初阶段,直接制作防护效果更好的铁网甲。

“等到接回了四州黄巾,我就让并州的工匠给你达成这个愿望。”

许安止住了龚都和何曼的交谈,笑道。

“保证轻便,箭矢难透,而且不影响行动。”

无心插柳柳成荫,龚都这一次受伤,却是让许安回忆起了锁子甲这种较为优良的甲胄,可以预想到,有了这种甲胄之后,对于黄巾军将校战力的提升无疑是要增加许多。

黄巾军的很多将校,都是死在弓箭之下,无论是汉军还是北方的游牧部落,他们都拥有一批射术精湛的人。

此前朔方之战,匈奴步卒之所以打开了黄巾军的军阵,就是因为匈奴的射雕手和箭术卓越的弓手,趁机射杀了正在指挥军阵的黄巾军将校。

在冷兵器的战场之上,失去了军官的指挥,仅凭下级军官,很难在敌人的冲击之下,还能依旧保持军阵,并且士气也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何曼和龚都等人相互看了一眼,脸上一起露出了讶色。

一旁周仓有些难以置信的言道,“明公,此言可是当真?”

“憨货,明公说的话,那还能有假的?如今我太平道占据十一郡之地,难道不是托了明公之福。”

何曼收起了惊讶的神色,瞪了一眼周仓。

这句话若是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他必然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哪里会有那种东西,质量轻便防护力还好。

按照何曼来想,要想防护能力够好,那么铁甲的甲叶便要更厚,越厚才能越坚固,自然也就是越重了。

不过这话如果是出自许安的之口,那么何曼只是经过了短暂了惊讶,便选择了相信。

在何曼的看来,就没有什么事情,是许安没有办法做到的。

现在连名震天下的卢植都被许安带兵所击败,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他们的军势的势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