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武库(1 / 2)

加入书签

“将军所言的这些世家大门尽皆敞开,军士进去搜查发现内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奴仆在其中。”

“果然……”

这些世家能延续这么·多年,果然个个狡诈如狐。

不过这样也好,许安不需要去想如何处置这些世家。

毕竟攻下晋阳城,不单是张懿这个并州的刺史不好处理,城中这些世家更是棘手。

太原郡两大世家,王氏和郭氏就在晋阳城中。

许安从太行山内出兵攻占了上艾还有沾县,然后进军晋阳的时候就已经是先了解过了晋阳的大致情况了。

两家在如今的汉廷颇有势力,盘根交错,董卓乱权时,献美人计除掉董卓的王允就是太原王氏之人。

至于郭氏朝中更是多有高官,军中任职也不在少数,东汉的八俊之一郭遵就是出自太原的郭氏,初唐以后,太原郭氏更是发展成为中原八大姓之一。

后面的群雄割据,无论是哪方的豪杰,枭雄身后都有这些世家的影子存在,要是许安将这些世家屠戮了,甚至可能招致比杀了张懿以后更疯狂的报复。

羽翼未丰前,许安并不想招惹过多的注目。

“他们不可能将财物,粮草在短时间内全部带走。”

许安将目光投向一片纷乱的晋阳城中,沉声命令道。

“传令下去,将各家的所遗留的财物尽数装车带走,那些奴仆也是我等一样的苦命人,不得为难他们。”

“诺。”

黄巾军的斥候唱了一声诺后,不做丝毫的停留,立即转身走下了城楼。

马蹄声再度响起,骑士已是绝尘而去。

许安转过身来,城楼上除了徐大率领的一众亲卫外,还有着十余名背插着负羽的传令兵。

“传令!”

“在!”

最左侧的一名传令兵踏步上前拱手领命。

“命李恒不必清点任何东西,先搜寻城中一切车架,牲畜,先行运送武库内的兵甲,然后再是粮草,能装下多少是多少,两天之内,我们离开晋阳!”

站在许安旁侧的张季从腰间取出一面杏黄色的小旗,将其放在一名传令兵的手中。

“诺!”

那传令兵高声唱了一声诺后,转身便疾步走下了城楼。

“传令!”

“在!”

第二名传令兵亦是踏步上前。

“命龚都带骑兵五百往狼孟方向靠近,戒备雁门郡。”

“诺”

传令兵接过小旗,也是快速的离开了城楼。

许安连下数道军令,一面又一面的小旗被递了出去,一名又一名的传令兵被派遣了出去。

急促的马蹄声在东城的城墙上不断响起。

直到黄昏之时,整个晋阳城终于是被黄巾军彻底的控制住了。

四面的城墙,各处要地还有官府的署衙,都尽皆落入了黄巾军的掌握之中。

……

就算不能久居晋阳,但晋阳的收获还是远远超乎了许安想象。

天色渐暗,许安在东城的城楼上看着一辆辆满载着盔甲,兵戈的车架从东城的瓮城处通过,脸上的喜色根本就遮掩不住。

说起武库,不得不提一下西汉时期的东海郡武库。

东海郡武库的这份报告产生于汉成帝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

就在前一年的冬天,山阳郡爆发了铁官徒起义,起义的暴民辗转了汉帝国19个东部郡国,并“发武库兵”,抢夺武库的兵器装备自己。

因此中央政府紧急下令集中被暴民侵袭的各郡国的武器铠甲到东海郡(未被侵袭)保护,并登记造册。所谓的东海郡武库库存,大约包含了20个郡国的武库存货

汉成帝永始四年东海郡武库库存情况的《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中。

记载武库中一共储有:

盾99910件,革甲142322具,铁甲63324具,甲札587299具;

战马首铠97584具,骑兵装甲具5000余套

弩的总数即达537707件,矛的总数达52555件,有方(戈类兵器)达78392件。

环首刀156135件,剑99901件

虽然晋阳并非是汉帝国重要的武库所在地,但也算是边境的州郡,所拥有的武备没有如此夸张,但也不算是太少,起码比许安从太行八径还有上艾县和沾县得到的要多很多。

甚至若不是北方异族有异动,晋阳城还抽调了一部分的武备来武装雁门郡的守军,只怕是武库中的装备会更多一些。

上艾县和沾县虽然说有武库,但实际上里面的兵备少得可怜,只能勉强能维持守军的用度,说是武库还不如说是修补库。

根据李恒在将装车时简单的统计,从城中拿到铁甲大概有4000余具不过不是连身的重甲,只是护住了要害的部位,革甲4000具,维修用的甲札就不知道数量了,装车装了倒是有四五辆大车,但是数量实在无法统计。

曲缘盾6000面,塔盾1000面,矛8000件,戟戈3000件,环首刀3000多柄,汉弓2000件,弩机更是达到了恐怖的10000件,至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