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城门拦截(2 / 3)

加入书签

多人,如果展开调查,肯定会泄露消息。但是如此完美的安排与张既前几天的低调完全相反,反而让唐一凡肯定,张既的身份不简单。

此时天色已晚,月亮已经挂上柳梢头,只是冬天的北风没有春风般的温柔,吹在身上有一丝凉意;唐一凡沉思片刻吩咐,与张既拉开距离跟踪,最主要的是查看,有没有一只或几只黄雀,躲在自己这些准备捕蝉的螳螂背后。

果然有,一、二、三、四、五;忽然之间,唐一凡想明白,这才是张既的试探,看会不会被发现,青铜司抓不抓人。张既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在替别人验证,杨彪与种邵中间肯定有一个人;唐一凡发出了收网的信号。

张既是在城门口被拦下来的,唐一凡上前看了看张既,发现对方在火光下的脸色有些苍白,心说:“这还真值得玩味一下。”

马车被牵走了,张既勉强笑道:“唐一凡,我知道你现在是并州商号的大人物,可不能仗势欺人,欺负我们这些老百姓啊。”

“你是老百姓?”唐一凡指着马车,调侃地说道:“老百姓一辈子也挣不到一辆这样的马车。”

周围还有几个进出城门的商人,都在惊恐地注视着这场面,他们很清楚,这是官府在抓人;尤其是听到“并州商号”那几个字,便在心中嘀咕,这家伙完了。并州商号虽然在邺城没有什么欺行霸市的行为,但那是皇帝的商号,真要是发怒,谁也承受不起。

“不用客气,大家同行,说说我在道上出什么纰漏了?”张既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异样的笑容,心里在震惊,自己没猜错,青铜司的人盯上了邺城的卧底。唐一凡笑笑说:“请你去喝茶,有一笔买卖要谈。”

唐一凡在转身的时候,眼角看见了一个不远处在装门板的粮店伙计,犹豫了一下,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周围的店铺,临走的时候吩咐下面的人:“再调些人手来,把那些刚关门和没关门的店铺盯紧了,看看今夜离开的人都去什么地方。”

张既的身上和马车上没有查到违禁品,唐一凡只好和张既在青铜司的房间里喝茶,聊着当年交手的过程和最近的江湖趣闻;一直到半夜宵禁,那些跟踪的人发现了异常,瓷器店的一个伙计竟然住在一个两进的小宅院里,家里还有一个漂亮的年轻女人。

那帮家伙演了一出抓小偷的戏段冲进去,看见了绸缎和兵器,一男一女立即开始反击,女的战死男的被捕,还搜出了一箱刘协的诏书以及王允等人写来的信。郭嘉安排了大批的人去蹲守,才来见刘辩;刘辩只问了一句:“有没有效忠书?”

郭嘉笑了起来:“怎么可能,就算有人写了,那也送到汉中去了。”

“那么在朝堂上汇报此事,除了证据确凿的,剩下的人就不要抓了。”

“明白。”

郭嘉对赵商、史阿、唐一凡这些人有着足够的信心;郭嘉把马车送回了杨府,杨彪什么话都没说,第二天就出发去了青州。种邵也在下午离开了邺城,踏上了前往益州的道路,只不过没有全城搜捕,郭嘉又用了抓捕江湖大盗的借口,邺城的老百姓并没有感觉,依旧沉浸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

袁绍臣服,刘协还没有公开反对刘辩,似乎除了那个不识相的荆州刘表,大汉似乎已经恢复了正常,几家欢喜,几家愁;邺城的商人肯定是不愁的,种种迹象表明,天子无意返都洛阳,邺城还是天下生意的汇聚之地。

南方的卫将军袁术、扬州刺史袁绍、征南将军沮授先后宣布讨伐荆州叛贼刘表,短时间内却没有出兵的迹象,只是宣布断绝与荆州的粮食、铁器、食盐等物资禁运,因此荆州的瓷器和丝绸,在市场上没有出现短缺的现象。

这无疑又是刘辩软弱无能的一个表现,汇聚在邺城的士大夫说起这件事,都有种幸灾乐祸的强调;只是让他们郁闷的是,杨彪被调走了,镇东将军坐镇北海一带,弘农杨氏的家主在乎一个镇东将军吗?大部分人都认为,刘辩此举,就是为了让关洛士族中的领头羊离开邺城,避免继续讨论回不回洛阳的问题。

这让冀州的豪族大户窃窃欣喜,邺城似乎有了取代洛阳的迹象;而关中、河洛的士族都有些不满意,杨奇作为河洛士族中的大佬,是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也担心刘辩这次拉的仇恨值有点过火。当初桓帝时期博陵超过长安的那一幕历历在目,博陵把洛阳的权贵给得罪干净了,直接影响到朝政。

杨奇决定和刘辩深谈过一次,大清早就让人去给刘辩打招呼,今天中午要在行宫蹭饭;刘辩听到就是一愣,杨奇来自己这里从不需要打招呼,都是随时来随时进,今天有什么讲究?刘辩问郗虑:“最近邺城是不是有什么大事。”

郗虑笑道:“皇上,没事,只是现在从长安、洛阳等地来的人太多了,你又不表态,一个个担心此消彼长。”

郗虑其实也很好奇,刘辩是怎么打算的,现在洛阳四周都已经是刘辩的地盘,刘辩还是迟迟不愿回洛阳,是不是有其他原因;刘辩恍然大悟:“那就把场面摆足了,派马车去接司空大人过来。”

刘辩立即派出马车前来迎接,当然,派出的马车不是皇帝专用的那种,不说杨奇不敢坐,就是放在外人眼里也会以为是出了什么事;郗虑调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