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留条退路(2 / 3)
到最后,其他的人暂时不用管。”
刘辩用某个人替代了刘协的名字,但是人人都知道刘辩指的就是刘协,李肃心中不禁暗自庆幸,今天的收获之大,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谁能够想到,刘辩这么一个小孩,气度和心机如此之深,几句话里就决定了多少人日后的生死,不客气的说,刘辩心中肯定有一个打算了。
李肃犹豫着说:“皇上,董卓不会相信我的,真正和你们谈判的一定另有其人,或者压根没有谈判。”
刘辩笑道:“这才是正常的,我和董卓都不需要谈判,从一开始就是做样子的,郭嘉,等会你和李肃就在隔壁,把后面的事情都商议好,从今天开始,用一个代号,干将。”
曹操和崔琰都是才思敏捷的人,到现在自然都明白,刘辩是着眼于长远;只不过曹操的疑心比崔琰要重,他不认为刘辩的这个代号是信口开河随便说说。曹操认为,刘辩提到了干将,那应该还有一个莫邪,李肃这个干将,甚至都是为莫邪做掩护的。
李肃两手空空从邺城返回洛阳,在孟津渡口北岸,却意外地见到了蔡邕;李肃看看蔡邕身边的王匡,只觉得头有点晕,挤出一个笑容问蔡邕:“蔡大人是来公干?”
蔡邕微笑道:“李将军果真聪明,我是奉命来送唐姬的;王大人,蔡某的任务已经结束,就和李将军一起返回洛阳了。”
王匡劝道:“蔡大人,我知道你在洛阳是委曲求全,现在唐姬已经救出来了,你又何必再回去呢?跟董卓那样的人,压根不需要谈什么信义。”
蔡邕摇摇头说:“不能这么说,董卓怎么做是他的事,我怎么做是我的事,你们既然都晓得我贴上了邺城的标签,我就不能给邺城丢脸,让天下人有一个耻笑邺城的机会。”
王匡顿时语塞,这个时代的名士都有这种坚持不渝的想法,蔡邕更是如此;李肃这时候才理清思路,含笑道:“王大人放心,我一定会帮助蔡大人。”
看着王匡无奈地退到一边,蔡邕和李肃上了摆渡的船,站在一堵墙后面的袁绍叹了口气:“兴许,刘辩和董卓是一路人,才会对董卓的思路那么清楚,没想到啊,董卓,也有委屈求全的时候。”
“董卓是想脚踩两只船,他现在这个样子退往关中,要是皇甫嵩和刘弘联手对付他,必定军心大乱,他恐怕连河东都保不住。”田丰不耻地说:“董卓送唐姬到邺城,就是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主公,我还是认为要先击败董卓,再图谋东郡、陈留。”
另一侧的辛评不同意说:“那样太冒险了,虽然能为主公争到一个名声,但是一旦刘岱、桥瑁等人回去,我们再想要夺取兖州就困难了。毕竟主公和一半将领的家眷在东郡,而刘岱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而我们还不能和刘岱来硬的,那样会惹起张邈等人的反感,让他们抱团抵抗我们。”
以袁绍目前的实力,要是遇到刘岱等人联手,还真没有把握赢下来;袁绍摆手,示意两位谋士不要再争辩了,低沉地说:“我想做一回董卓,张邈他们四个人那边,桥瑁肯定会支持我的;更关键的是粮草,我需要兖州的粮草。我决定了,让郑泰替换鲍信、王匡担任先锋,就在前军进入洛阳的同时,我军主力奇袭东郡。”
听到粮草二字,田丰也只能放弃自己的主张,袁绍一军是所有人马中最缺粮的一个,完全靠邺城供给,刘辩要是某一天想使个坏,只要断绝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军差不多就是崩盘在眼前。有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袁绍确实只能在洛阳和东郡中选一个。
辛评冷冷地说:“主公,可以让郑泰带人护送唐姬去邺城,至少我们能吞并上党郡的三千郡兵。”
蚊子再小也是肉,袁绍现在已经快到饥不择食的地步,立即同意:“我去和郑泰说。”
郑泰自然没意见,他忠于刘辩,护送唐姬是当仁不让的事;郑泰又相信袁绍的能力,将自己人马托付给袁绍也是丝毫没有什么顾忌。郑泰回营立即向邺城派去快马送信,自己第二天就护送唐姬出发。
郭嘉收到郑泰公文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洛阳要有变化了,自己必须加快邺城这边的速度;杨奇的主意果然有效,短短几天,来找栗攀的人络绎不绝;有冀州当地的士族豪门,有邺城的官员,有栗攀过去的同窗朋友,大部分人的目的就是一个,想从栗攀这边赚钱。
郭嘉的目光不在这些求财的人身上,而是在那些只是来和栗攀谈感情的人身上,根据栗攀自己的汇报,这样的人只有三个:栗攀的堂兄栗霍、魏郡太守府的校尉种崖樵、栗攀的同窗任心柯。
最奇怪的是种崖樵,他和栗攀并不熟,却打着太守栗成的名义来和栗攀商量私下的生意,全不知栗家兄弟的关系很差;栗攀愤愤不平的甩着膀子:“这家伙,一点也不像军队中的人。”
史阿面无表情地说:“可种崖樵就是军中校尉没错,一个郡里的校尉级别是低了些,但是在郡兵中的威望和能量,与太守也差不了多少。根据调查,种崖樵原本是耿武手下的门下督,后来去了郡守府,据说是偷卖战马被沮授撞到了,差点被砍了头。种崖樵是山阳人,据他自己说,家里算是一个小地主,有人读书,有人做生意。”
史阿说话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