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 章 田丰自荐(3 / 3)

加入书签

可是现在自己站在前面,刘辩就不能对这些行为不在乎。因为刘辩不能拿这些人怎么样,但刘辩打定主意,要这些人明白一个道理,后悔药是没得吃的。

来到了汉朝,如果不懂得入乡随俗的道理,刘辩是没办法做大买卖的;同样刘辩明白,正是因为战乱和荒年,中原才成为士族的乐园。鲜卑人的举动,让已经财政窘迫的朝廷更需要士族的支持,刘辩成立并州商号,无疑是动了别人的奶酪。

奶酪,刘辩忍不住咽下一口唾沫,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尝过奶酪的滋味了,或许这次在北方可以找到替代品;蛋糕店的画面还在回放,奶酪的味道已经变得模糊,刘辩从思绪中挣扎出来,把目光投向刚刚跑来的卢植。

卢植在黄巾之战中被陷害之后,肚子里可是憋了一口气,他不是没有看到并州可能存在的变化,但还是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除了是支持刘辩以外,为的就是一雪前耻。

荀彧看着两人笑了起来,他知道,并州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真要是像流言渲染得那么混乱,鲜卑人的铁骑早已到了黄河北岸。而那些大佬放手给刘辩发挥,其实就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想法,他们想回避风险,刘辩无疑是个最合适的背锅侠;桓灵二帝都成了昏君的象征,多刘辩一个,老百姓也不会感觉到意外。

即便最后,刘辩成功了,士族也有这个能力,在民间把并州之战渲染成自己的胜利。对于这些,荀彧相信刘辩心知肚明,也就乐的不再多费口舌;不过这种放任给刘辩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刘辩与卢植的联盟拿到了并州和盐铁监的权力,其次就是田丰这样的名士都会主动投到西园来,这要是换做先前,那是不可想象的。

田丰反倒是最踏实的一个:“皇上要是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臣愿意前往白波军,郭太等人起于冀州,七拐八拐总能找到一点说得上话的关系;他们能在广宗危机的时候选择突破并州防线往河东,自然是有眼力的人。”

刘辩琢磨了一下说:“朕无法下诏允诺,只能和卢植各自书信一封作为凭证,以西河太守与五原太守的职务相邀,第一人选自然是郭太;但如果先生到的时候,郭太已经兵败战死,顺位的人选就是杨奉、韩暹、胡才、李乐。”

田丰眼中闪过寒光,问道:“为什么,是他们的实力上有差别?”

刘辩支吾道:“不是,而是杨奉最容易被说服,大致的顺序就是这样,李乐不到万不得已不考虑。”

田丰颔首:“臣明白了,听说于夫罗在和白波军合作,最好能再派一人前去说服。”

戏志才带着苦恼的笑说:“匈奴王庭单于位子空悬,看上去是高招,其实就是一部臭棋,皇上,说服于夫罗是需要代价的。”

刘辩认真地说:“还是按照上次我们商议的来,于夫罗好歹是单于身份,我可以赐姓刘,甚至编入宗室,他多大年纪?”

杨亮答道:“三十岁。”

刘辩点头:“要是于夫罗愿意,可以找一个没有后代的宗室过继,但是他手下的人要分开安置,奴仆归奴仆,其余的贵族将领什么,都单独赐姓,编入各地的户籍;要是不愿意的话,宁可不用这个人。”

田丰是第一次听到刘辩这种论调,但是一听就懂,刘辩没有什么恶意,是真的打算让这些匈奴人在中原定居,就像黎阳营和越骑营的那些乌桓人匈奴人一样。田丰善意地提醒说:“皇上,这件事不要急,不能一下子把太多的人安置下去,那样风险太大;一个是他们本身部落的事不可能断的干干净净,另一个是要考虑当地百姓的看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