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六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神魔之气分而散,便形象也化了,体质也灭了,换句话说,假如那天星辰都消失了,九州大地也会迎来灭顶之灾!

神魔之气聚而合,便开启出宇宙间万象万物。神魔之气分而散,便好像此宇宙之大门关闭了,一团漆黑,一片混沌。

古人称此聚而合者为气之阳,俗语则称为“阳气”。分而散者为气之阴,俗语称之为“阴气”。其实神魔之气并没有阴阳,只在气之流动处分阴阳,也就是九州之上才会分化出阴阳。

气在那里一阴一阳,一阖一辟,此亦即古人之所谓道。所以道是常动的,道可以包有“正”“反”两面,道可有光明,也可以有黑暗。理则附于气而见。如二加二等于四,二减二等于零,同样有一理附随着。

气之聚,积到某种数量便可发生变。其积而起变的一段过程则称化。如就气候言,一年四季,从春到夏,而秋,而冬,这是变。但变以渐,不以骤。并不是在某一天忽然由春变夏了,乃是开春以来,一天一天地在变,但其变甚微,看不出有变。我们该等待着,春天不会立刻忽然地变成了夏天,只是一天天微微地在变。此种变,我们则称之为化。等待此种微微之化积到某阶段,便忽然间变了。到那时,则早不是春天,而已是夏天了。

这种细微的累计变化放在神魔之气上便成了一种可怕的灾难。

这变化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慢到我们穷极一生都无法发现其中的变化,

神魔之气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犹如一年四季般在缓慢的变化着,有春之生,便会有冬之寂灭,神魔之气总有一天会缓慢的消散,诸天的星辰亦会随之毁灭,我们与神魔之气联系的越紧密自然也就毁灭的越快,当然这只是后话,并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最让古人感到头疼的是,人与神魔之气联系愈发紧密,气运与星辰纠缠在一起,在神魔之气变化的时候,人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比如那天神魔之气出现异常情况,突然有颗星辰坠落,相应的九州大地上一位与神魔之气联系密切的人也会随之死去,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群人,这也是为什么星辰陨落,王侯将相帝王身故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这些人与气运之间的联系比普通人更加的紧密!

再拿当初的荧惑守心举例,非人之罪乃天之过罢了。

所谓荧惑,就是五大行星中的火星(五大行星各有其名:水星曰辰星,金星曰太白,火星曰荧惑,土星曰填星,木星曰岁星)。“荧惑”二字本意即为眩惑,古人以这个词命名火星,也就表示了火星是一颗不祥之星。《史记·天官书》称“荧惑为勃乱,残贼、疾、丧、饥、兵”。

所谓“心”,就是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心宿在后世现代天文学上属于天蝎座,由三颗星组成,其中中间的那颗就是心宿二(天蝎座α),又叫做“心大星”或“大火星”,也就是成语“七月流火”中的那个“火”。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之一,视星等在1左右。其余两颗星分别叫做心宿一(心前星)和心宿三(心后星)。

所谓“守”,则是古代天文学对行星运动状态的一种描述。简而言之,就是行星在某个星域内滞留不去,这就叫做守。(有人说要滞留20日以上才叫守。)

因此,所谓“荧惑守心”,意思就是火星在心宿附近长时间滞留。

在古代占星术中,心宿被当作天子的明堂,也就是皇帝祭祀的所在,所以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如上图所示,在占星术的意义上,心宿二即天王,心宿一是太子,心宿三是庶子。所以当荧惑这颗不祥之星靠近心宿时,肯定是意味着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

《史记·天官书》称“火犯守房、心,王者恶之”,也就是说,如果火星靠近、或者留守房宿、心宿,皇帝就会感到很讨厌。到底是讨厌什么事情,司马迁没明说,——其实很简单,“荧惑守心”这一现象,就预示着皇帝要驾崩了。

但那个时候,秦皇刚刚一扫六国,国运正值最鼎盛巅峰,出现荧惑守心你们觉得正常吗?真是寡人残暴无道的原因?

抛开后世之人对寡人抹黑之见,你们扪心自问,寡人所作所为真是昏君所为吗?

周朝帝辛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皆是明君所为,政策也是为国为民的好政策,却偏偏影响到了诸侯的利益,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帝辛死后后世之人如何描述他?!

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

自古成王败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我与帝辛皆为失败者所以才会被无尽抹黑。

帝辛败了,是因为他动了诸侯的利益,而寡人失败了是因为寡人败给了上天!

若不然,大秦帝国岂会灭亡的如此之快,就算寡人前期政策有些苛刻,只要长城,驰道修建成功,外御胡寇,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