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一十三章(1 / 2)

加入书签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韩非的信息闭塞,直接让他错过了唯一的补救机会,当他沉浸在赵国回信,谋划该如何攻秦的时候,李斯已经悄然来到韩国,对于李斯的这次前来韩国也没有丝毫准备,他们没有收到任何有关秦国出使的通知,李斯就像冬天里的第一场雪说来就没有一丝征兆,也让人没有一丝防备。

随后李斯说明来意,像这个韩王安提议秦、韩两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赵国。这时候韩国上下才知道李斯出现在韩国的真正原因,没有人对秦国这次突兀的造访感到意外,因为韩国早已听到流言蜚语赵国要联合诸侯国攻秦之事,那现在李斯出现在韩国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李斯的出现也从侧面坐实了之前的流言蜚语,

韩国上下备受鼓舞,奇货可居,趁火打劫……等等词语充斥着他们的大脑,韩王感觉自己幸福的快要晕过去,当了万年的孙子谁能想到有一天他还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

巨大的胜利喜悦遮蔽了韩国上下的双眼,他们沉浸在美好幻想之中,君臣面红耳赤的探讨着该如何跟随赵国一起瓜分秦国,不仅要把秦国占有的属于韩国的土地夺回来,还要让秦国割地赔偿,曾经秦国施加到韩国身上的一切全部统统返还给秦国,变本加厉的夺回来。

这一天韩王宫内通宵达旦,彻夜狂欢,他们似乎忘记了一个人还远在秦国苦苦守候为韩国默默付出了一切,他们忘记了韩非,似乎韩国没有这样一位公子在秦国,韩王甚至都没向李斯询问韩非近况,在听到李斯提出要商议联盟之时,便兴奋的派人将李斯请了下去,此事他们需要商议一下改日再谈,接下来就是他们君臣的狂欢。

远在秦国的韩非与韩王宫中的热闹呈鲜明对比,他独自一人坐在桌前奋笔疾书,唯有一盏孤灯摇曳,窗外今日无月,浓浓的乌云似乎在昭示着什么,偶尔露出的月光仿佛一张惨败的人脸。

李斯静静等了几日,迟迟不见韩王召见,便找到当时秦国潜伏在韩国的间谍打探韩国局势,为何韩王会这么久都没有召见他!

事实证明对韩非果然是在扯谎,韩王安丝毫没有向秦之心,此时正在与群臣紧锣密鼓的策划该如何联系赵国,又该如何对付秦国。甚至为了消除赵国的戒心,韩王与秦国不予进行任何来往。

李斯大为震惊,远在韩国的他得不到秦国消息,仿佛孤身一人置身在荒岛上一般,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令他紧张无比,通过韩王的表现以及韩国上下朝臣的表现,李斯收到了一个错误的假象,好像赵国已经真得联系好了其它诸侯国准备攻秦似的,

那种感觉就好像赵国胜券在握,韩国上下提前庆祝胜利。李斯暗自吃惊若没有十足把握,韩国上下绝对不会做出这般疯狂之举,因为韩国在秦国面前犹如螳臂当车一般脆弱,若不是这些年秦国需要韩国夹在中间作为,秦国与赵国,楚国之间的缓冲,李斯相信韩国早就被秦国吞并了才对。

李斯越想越是吃惊,连忙派人发加急密信回国询问,秦国局势是否已经危在旦夕,随后李斯准备为秦国做点什么,毕竟他好不容易才找到秦国这个大腿,让他实现理想抱负,假如秦国灭亡,他上哪儿去继续施展他的理想,七国之中唯有秦国是异类,自商鞅变法之后一直坚持依法治国,其它诸侯国皆遵循着周时传下来的规矩,就算有国家选择变法求强,那他们或许会选择儒家,选择墨家,选择名家,但唯独不会有人在选择法家,因为秦国出现一次就够了大家决不允许有第二个秦国出现!

这也与当时其它六国君主的眼界胸怀有关,其它六国君主皆无嬴政之大志,他们的眼界决定他们看不到法家治国的好处,当然更与国内错综复杂的局势有关,那些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国家出现法家。

换句话说秦国灭亡,李斯将再无一展抱负之处,只能回到楚国苟延之余生。

这对当时一心想要当硕鼠的李斯来说是一个无法接受的打击,于是李斯做出一个决定,为秦国游说韩国,哪怕韩国不能与秦国联盟,也不能让韩国轻易倒向赵国,至少也要让韩国保持中立,这样一来秦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便有了韩国作为缓冲区,可以避免秦国出现四面受敌的窘况,大大减轻秦国压力。从这方面也能看出韩国对秦的重要性,韩国可以肆无忌惮的摆脱秦国,因为这样做对韩国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秦国却无法随意舍弃韩国,韩国对秦国来说就像是贵重物品包装外层的那层塑料膜看似可有可无,实际上它的存在可以保护内部包装的干净整洁,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斯没了之前淡然处之的心态,开始不断要求觐见韩王,数次求见都以吃闭门羹而告终。无奈之下,李斯最后只好上书一封,希望韩王给出一个答复,在李斯看来,韩王要做的无非是坐地起价的戏码,拒绝见他的姿态也不过是为日后谈判增加筹码,这类的政治手段在纵观七国历史屡见不鲜,所以李斯不以为意,上书一封也算是给韩王一个台阶下,提醒对方装一会×差不对就得了,接下来李斯等得就是坐地还钱的戏码,只要韩王开口,无论韩王这张嘴张得多大,李斯都有办法将韩王变成樱桃小口。

但之后发生的事情远超李斯所料,他没有得到韩王的任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