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一十一章(1 / 2)

加入书签

但假若韩非成天为自己的祖国谋划甚至不惜损害秦国利益,一次两次嬴政大度不予追究,次数多了终究会引起嬴政反感,人心便是如此经不起推敲。

所以李斯才要面见韩非之后,再次重启攻韩之事,为得就是要让韩非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做过更为激烈的反击,韩非反击的越犀利,就越能证明他对韩国的忠心,从而引起嬴政反感。

这是韩非在基于了解韩非与嬴政基础上做出的针对性计谋,无关阴谋诡计,只是深入人心。唯一让李斯的担心的地方,在于《说难》一书将他的这个不算计谋的阳谋剖析的淋漓尽致。

说难第二部分讲与国君相处谋事,要时刻心存警惕。谋划事情,以保密而成功,因泄密而失败。你本人并没有言有所失,只是无意触及国君的隐私,你就会身处危险。国君有错误,你竟然认真分析他错误的根源,你就会身处危险。你与国君相交不深,却袒露心扉,国君采纳你的办法取得成效,也不会感激你,如果采纳你的办法却失败了,那就会怨恨你,你就会身处危险。国君利用你的计谋取得功劳;或者国君表面上说要做某事情,实际却做别的事情,而你知道其中底细,你就会身处危险。如果动员国君去做一件他不想做的事情,或者阻止国君不要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你就会身处危险。你与国君议论大臣,可能会被认为是想离间君臣关系;和国君谈论近侍小臣,就被认为是想卖弄清高。谈论国君喜爱的人,会被认为是在拉关系;谈论国君憎恶的人,会被认为是想搞试探。你与国君高谈阔论旁征博引,他认为你在卖弄学问浪费时间;你言语朴素坦诚直率,他认为你没有多少学问而看轻你。

第三部分讲游说的诀窍:最重要的不是事物的是非曲直,而是揣摩国君的爱憎去投其所好。第四部分讲了三个揭露人性阴暗面的小故事,很值得大家警惕。

这其中就有刚才让李斯无比担忧的那个故事,李斯针对的韩非并不是什么阴谋诡计,因为他自己很清楚,在同样精通帝王之术的韩非面前,任何阴谋都会被韩非发觉然后被无情拆穿,说不定自己还会落入韩非反算计之中,只有这种不是阴谋的阴谋才会让韩非不知不觉间落入陷阱。

身为说难创始人的韩非,难道就不明白君臣相处的道理吗?相反韩非很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就好像做人一样,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的困难,李斯针对的乃生他养他的祖国,倘若他是韩国平民还好,对韩国感情羁绊不至于太深,坏就坏在他是韩国的公子,即便他看不上那个昏庸无能的哥哥,但其血脉里流淌的血液,也会令他为韩国铤而走险,只要有一线可能韩非就不会放弃为韩国而奔走,也正是看清这点,李斯才会又一次上书攻韩!

然而这一次李斯对韩非可不是政见不合那么单纯,他在暗地里早已露出獠牙,仿佛是那等候猎物的毒蛇,随时准备给予韩非致命一击。

接下来令人吃惊的是,李斯竟然以韩非老熟人的语气,向嬴政揭发韩非使诈于秦的真实目的,提醒嬴政注意韩非在文过饰非的巧妙手段。最后李斯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说秦国出兵向东,但并不明示进攻方向,以观韩国的立场,如果韩国真如韩非般所言,就让韩王来拜见大王,韩王若来,大王可将其扣留借以要求韩国各地,然后大王在联合齐国稳住楚国,就能取得对赵国的巨大优势。

在这篇文字中,李斯说出了与韩非截然相反的另外一种观点,当然李斯与韩非观点对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了,但这次李斯的观点与韩非方向基本是一致的,

不知为何李斯这次没有与韩非针锋相对,继续坚持自己的灭韩理论,而是一反常态开始剖析韩非存韩的可行性。

李斯认为,韩非的说法即使是正确的也是不完全正确的,毕竟在秦韩关系史上,韩国也确实有过如李斯之前所言的举措,举棋不定,时而亲秦,时而背弃秦国,一句概括来说,韩国就如同现在某些东南亚岛国一样,谁强便跟着谁,谁能给他们带利益,他们便选择谁。

到底是如韩非所说韩国现在坚定不移的站在秦国一边,还是如李斯所说,韩国摇摆不定,哪一种情况是韩国此时的心态……纸上的辩论是得不出个所以然的,这需要时间来检验,但需要注意的是,李斯在文中并没有将话说尽,他还给自己留了后手。如果韩王根本不来拜见,那只能说明韩非压根就在扯谎。也就是说,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是对李斯有利。

这就是李斯的阴险毒辣之处,这句话看似有选择,实际上根本没给韩非留活路,在战国时代,弱小诸侯国有送质子去强国当人质的习惯,证明自己诚意以求平安,但从来没有听过拿个国家送自己君主去其他国家,若韩王亲自前往秦国,不管结果如何,都等于对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韩国铁心要跟着秦国一路走到黑!

这已经不是站队表态的问题了,这是逼着韩国往绝路上走,韩非之前存韩里面说的韩国侍秦国如父之类的话,那都是场面话,他哪能让韩王亲自赴秦,那不等于送羊入虎口!再说了就算他乐意,韩王自己也不一定有那个胆量敢来!

李斯这一下就把韩非逼到了悬崖边上,而此时的韩非也逐渐回味过来,之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