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九十一章(1 / 2)

加入书签

实际上你看到这些钱币在诸多钱币中只占少数……

“什么?!”

言峥提高嗓门惊讶的质问道。

彼岸花笑了笑继续说道:“是真得,或许是你运气比较好吧。我仔细数了一下,

在这其中西汉时代钱币数量最多的应该要数,宣帝五铢!”

言峥瞪大眼睛看向彼岸花,压低声音有些激动的说道:“你的意思是李通的横征暴敛出自宣帝时期!?”

彼岸花又摇摇头,接着说道:“宣帝五铢虽然多,也只是在西汉诸多钱币中占比最多,这些钱币中样式最多的钱币,还是东汉时期的五铢钱!“

言峥原本诧异的脸上露出几分你耍我的无奈,随后幽幽的说道:“说话能不能不要大喘气啊,还有你说这些什么意思,一会儿东汉,一会西汉的,到底能不能通过钱币样式确定李通领悟神通的朝代!”

彼岸花冲言峥做出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接着说道:“别着急,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都城洛阳,是年为延武元年。

东汉王朝刚刚建立,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动荡。半两钱、西汉五铢钱、王莽的货泉和大泉五十等,杂混在民间流通。直到延武十六年(公元40年)才重铸五铢钱。自此以后,东汉各帝均铸五铢钱。不过,从光武帝到明帝、章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五铢钱没有显著变化,东汉前期铸行的五铢钱又称为“延帝五铢“。

这类钱币占比最多,其次是宣帝五铢。

宣帝五铢是汉宣帝在位期间铸行的。该钱铜质、形制、书体、铸造均已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钱文笔画挺拔,给人以清秀超逸之感。“五“字交笔弯曲,上下横画超出交笔末端外,“铢“字的“金“头多呈等腰三角形而低于“朱“字。此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该钱的外郭由外向内作坡状倾斜。钱直径有25和26毫米两种,最常见的郭厚1.5厘米,穿宽1厘米,重3.5克左右,面郭约厚1.5-2厘米。在两汉五铢中这种钱的面郭最宽。其形制整齐,肉面光洁,钱内外郭略高于钱肉,薄厚一致。宣帝铸钱以工整敦厚著称,在西汉钱中地位极高。

故而被人收藏的极多,在民间流传的最广。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东汉后期特别是东汉末年,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统治阶级为了挽救经济危机,在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改铸“四出文“五铢钱。

所谓“四出“,是指钱幕从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阳文直线到达外部,这可能是为了防止锉磨钱背盗铜用的防范技术。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铸的“四出五铢“比一般“东汉五铢“铸造得要好,钱的重量也要重一些。它的直径为2.5厘米,穿径约8毫米,廓厚0.15厘米,重3.6-4克。汉灵帝性极贪婪,“帝本侯家,宿贫,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为私藏“(《后汉书·张让传》)。堂堂一国之君,普天下都是他的,还嫌不够,还要卖官揽钱以充金库。在这样的昏君统治下,老百姓哪还有好日子。横遭汉灵帝宰割的广大穷苦百姓怨声载道。“四出五铢“铸行后,人们咒骂说“京师将破,天子下堂,四散而去“!“

当彼岸花说完汉灵帝之事后,横征暴敛四个字突然鱼跃于言峥脑海之间,言峥痛苦猛然收缩几下,开口说道:“刚才我原本以为李通的横征暴敛出自汉灵帝时期,但我转念一想发觉不对,若真是出自汉灵帝时期,你直接告诉我即可,根本不用这么多废话,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彼岸花双眼弯成一道月牙冲言峥点点头,毫不吝啬双眼中欣赏之意。

“少年郎还是蛮聪敏的嘛,你说的不差,我刚才也差点以为,李通的横征暴敛与汉灵帝有关,比较汉灵帝的作为作为与那横征暴敛太过相合,但当我追溯一番之后才发现李通的横征暴敛与那汉灵帝并无半点干系!随后我有观察了下李通袖口里面洒出的小钱,却发现那些小钱上都散发着淡淡的金光将钱币本身模糊一片,那光不像四象大阵能量汇聚成的五铢钱,虽然发光但只是钱币本身的光泽,并不影响观瞻,李通袖口里面洒出的小钱令人根本看不清钱币的本来模样~“

说话间,言峥的好奇心被彼岸花的所述的内容勾起,连忙转头看向李通袖口里面哗哗流淌出来的小五铢钱。

仔细一看,确实如彼岸花所说,小钱上包裹着一层如雾气一般的淡淡金色光辉,就跟那打了薄码的马赛克似的,根本看不清钱币本身的模样!

言峥沉思片刻随即开口说道:“想必这些小钱上蕴藏了关键信息,李通为了不让人发现,才会可以遮掩钱币模样!”

彼岸花:“没错,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言峥一脸的迷茫。

“你什么都知道还问我干嘛?”

彼岸花摊摊手,无奈得说道:“汉朝距离现近两千年!时间太过久远了,跨越千年长河去追溯历史真相,就算我实力高强,天赋异禀也吃不消啊,我最多还能在追溯一次有关汉代的相关事件,可我又吃不准诸多线索里面那一条才是正确线索,所以,就需要你帮忙咯,你不是心思缜密,擅长抽丝剥茧破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