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打出来的和平(1 / 2)

加入书签

“常茂啊。”朱元璋招呼一声。

听着朱元璋叫自己的名字,常茂赶紧几步跟上,强装镇静,“皇爷,臣在呢,您吩咐。”

朱元璋淡淡的开口,挑一挑眉毛,“咱问你,你在朝堂上,说的那些话,是谁教给你的。你平日里,斗大的字,不认得几个。让你多看书,你也不看,怎么就能说出那些个文绉绉的话来。”

“回皇爷,那就是臣自个儿想出来的。”常茂虽然心虚,但还是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话是原本臣想出来的,不过臣觉得,那太过粗鄙。于是,跑了趟吴王那儿,让吴王帮着臣,给加一加润笔。臣就想着,今日朝堂上,那么多的外蕃使臣,臣不能丢了大明朝面不是。”

在他说出高丽(朝鲜)李成桂生乱之后,武将勋贵们群情激奋,个个都如同饿了几年的野狼。

而常茂,他的心思却不在这儿。

按着朱允熥的吩咐,常茂自始至终,都在主意着文官那一圈子。

果然如朱允熥所说的那样,整个文官,除了为首的李善长,其余的人,似乎都不愿意加兵高丽(朝鲜)。

在他们而言,与各国修好,避免干戈,这要强于兵戎相见。

见着常茂时,他们就猜,这是不是吴王在背后鼓捣的。毕竟,这位七岁的吴王,是越来越尚武了。

文官们期待着,朱标能说一说话。可直到最后,朱标都是一言不发。

文官们失望了,在这次朝会上,他们似乎是成了失败者。他们却没想过,朱标虽主以仁义治国,但他毕竟是朱元璋一手教出来的。况且,在那个时候,朱标又怎么可能驳了朱元璋的面子。

“当真?”朱元璋的笑,让常茂瘆得慌,心里头发慌。

常茂咽了咽口水,“臣不敢欺瞒皇爷,这确实是吴王的意思。去之前,吴王和臣,把事儿都给说开了。臣也就是照葫芦画瓢,跟着说出来。”

朱元璋笑的更甚,“咱就说嘛,除了咱大孙,还有谁,能想出这些道道来。你虽然跟了你爹打了一辈子的仗,但论这脑袋瓜子,可还是不如咱大孙。”

“那是,臣哪能和吴王比呢。”常茂顺着朱元璋的话往下说。

对于高丽(朝鲜),朱元璋早有平定的意思。高丽(朝鲜)国王向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断绝与北元的一切往来,这是朱元璋的底线。

“走,去永安宫。”朱元璋加快脚步。

永安宫,朱允熥光着身子,常氏给他擦拭身子。这事儿,本该由宫女来做。但常氏,却还是觉着,自个儿上,比较安心。

毕竟,她只有一个儿子了。

外头,有了声音。常氏去看,连忙起身,“媳妇参见父皇,熥儿体热,媳妇心中担忧。得了母后准许,才到永安宫来照看熥儿,请父皇恕罪。”

永安宫,是朱元璋批阅折子的又一处。

这儿靠着坤宁宫,又背处阴凉,面而向阳,冬暖夏凉。每值酷暑严冬,朱元璋都喜欢在永安宫,阅章歇息。

堆满折子的地方,这儿除了几个宫女,其余宫中女眷,是不准到这儿来的。

朱元璋笑呵呵的摆手,“不妨事,不妨事。咱和太子上朝去了,皇后又有别的事。熥儿这儿,还真得有个人。光是这些太监,咱也不放心。你来了,咱也能安心许多。”

扭头去和常茂说,“常茂,你看你常家的丫头,就是知书达理,贤惠。”

常茂一笑,心里乐开了花,“回皇爷,这还是皇后教的好。天底下的人,谁不知道,皇后娘娘才是最贤惠的。”

这句话,说进了朱元璋的心里。他自然知道,常氏的贤,是马皇后教出来的。

“你去吧,看看你母后去。这儿有咱在,你安心去吧。”

常氏会意,收拾起东西来,有些恋恋不舍的看一眼朱允熥,想要吩咐几句,到嘴边的话,又给生生咽了回去。

朱允熥拖来锦被,把自己光着的下半身盖住,红着脸,“皇爷爷,孙儿就不起身给您行礼了。”

待常氏出去,宫女太监们也一块儿跟着出去。

这时候,朱元璋才坐在床边,一脸的认真,“大孙,咱问你,常茂那些话,是你教的?还有就是让你四叔,挂帅去打高丽,也是你的意思?”

朱允熥点一点头,“是孙儿教常茂说的。”

“那你可想过没有,一旦开战,咱们可是两面受敌。大军刚过九联,高丽和兀良哈,就都能追上来。到那时候,想抽身可没那么容易了。”朱元璋面露担忧,继续说着。

“而且,李成桂他就快成了。徐达说,不出两年,高丽就能撑不住。高丽亡国,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咱们为何还要出兵。”

朱允熥表情坚定,“皇爷爷,孙儿以为,打出来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

在记忆里,李成桂虽然受封,可很快他就被架空。而继任者,对大明阳奉阴违。靖难时,朱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