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都安排上!(2 / 4)

加入书签

以棉制品为主,兼有少量的丝、麻等天然材料混纺织品,从70年左右才开始进口化纤面料。

旁边的张队长、肖烈文和叶树宝虽然没有他夸张,却也是焕然一新,只是满身大汗有些狼狈,结果看上去和旁边没换衣服的安全、张文良、杨兴秀没什么区别。

这种布料的价格确实不便宜,普通的布料只要5毛左右一尺,就连陈凡之前在棉纺厂门市部买的棉丝混纺高档布料,二等品只要5毛钱一尺,合格品市价也只在1块钱左右,灯芯绒、毛料这类高档品也是差不多的价格。

杨菊黑着脸跟在她身后,“你现在就是最后一名。”

虽然在10年后,因为不透气、不贴身、不吸汗等原因,的确良逐渐失去群众的追捧,不过在现在这个时候,却正是风头正劲、占据布料界的绝对c位。

汪师傅满脸笑容地接过去,“这你放心,前两天我就已经带着人整个清洗干净,全部按照当初邱师傅和马师傅交代的流程去做的,保证里面干干净净,一点问题没有。”

陈凡笑了笑,说道,“长话短说,就一句,您盯着点自家孩子,让他们多把时间放在学习上,万一哪天要选人,学得比别人多,也更有优势不是。”

此时水塔下面围了二三十号人,杨书记难得翻出一年穿不上几回的的确良衬衫、藏青色长裤、还有那双只在过年和重大节日才穿出来的皮鞋,两手叉腰意气风发……的晒太阳。

黄莺揉了揉差点被搓扁的脸蛋,也快步跟上,“等等我。”

哪怕小母马收着跑,十分钟不到,也跑到了小水塔所在的土坡。

不过大队部也没有亏待他们,按照建筑队的工资标准再加一成给他们算钱,还包一天两顿饭,直到木船造出来为止。

随即跟旁边一众人挥手打招呼,这才走向边上的汪师傅。

后来发现化纤面料挺受欢迎,还可以大量生产,便在76年到79年之间,进口了大量的化纤设备并陆续投产,这才引发国人穿衣时尚的大变革。

陈凡打了个哈哈,“新任务迟早不都有的吗。”

汪师傅自以为明白了陈凡的意思,当即咧嘴笑道,“明白、明白。回去我就找那几个小子,把他们都关起门来看书。”

陈凡咂咂嘴,笑着说道,“您也别都小子啊,李先生还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呢,有些岗位女生也能往上顶,都得一起。”

汪师傅哈哈直笑,“好,一起,都一起。”

他心里还在暗暗感叹,陈老师是个实在人呐,之前没白帮忙给他建房子,看看,这不就给“特殊关照”了么。

而陈凡好心交代,并不是因为4队在卢家湾很特殊,南湖公社的泥瓦匠和木匠有一半都是4队出来的,或者是4队老师傅的徒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主要因为陈凡是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性格,之前家里建房子,都不用他上门去请,两位汪师傅就自己带着施工队上门来了,这份人情他能不记着?

反正只是一句话的事,等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汪师傅他们不管有没有猜到真相,都会记住今天自己讲的这句话,这人情往来不就是越来越紧密了么。

聊了一阵子,眼看差不多就要到四点钟,杨书记站在原地大声喊道,“小陈,怎么样,能不能开始啦?”

陈凡也不说话,先进水塔里面检查了一下,两分钟不到,便走出来说道,“行了,随时可以开始。”

顿了一下,又看着他们笑道,“杨书记,看您这架势,还得弄个仪式?”

杨书记轻哼一声,“这么大的事,能不放个炮?”

旁边肖烈文将手一挥,“鞭炮准备。”

人群外围,两个人迅速跑向树荫下的两只箩筐,从里面抱出来好大一堆鞭炮。

另外有几个人也拿着竹竿迎了上去,不一会儿,12根挑着鞭炮的竹竿便高高撑起。

就在这时,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起来,原来是广播时间到了。

可是大喇叭里出来的却不是收音机的声音,而是张翠娥在念新闻稿。

“喜报、喜报,现在播送一则喜报,……”

伴随着张翠娥的广播腔,杨书记满面红光地将手一挥,“点火。”

这一刻,张队长、肖烈文、叶树宝、安全、张文良,还有不可或缺的杨兴秀,一人抓着两挂鞭炮的引线,掏出火柴点燃。

撑着竹竿的民兵们迅速转身,将鞭炮对准四面八方,经过两三秒的燃烧,周围全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经过训练的小母马、小马驹和两条狗子竟然也不害怕,只是稍微跑远一些,瞪大眼睛看着鞭炮乱炸。

陈凡则饶有兴致地看向杨书记,颇有些跃跃欲试,“下面呢?怎么搞?”

杨书记瞪着他,“你问我?我又不会启动,这时候肯定轮到你了啊。”

安全鼓着掌喊道,“陈老师,加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