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时间飞逝(1 / 2)
第二天,早晨,朝阳缓缓升起,薄雾笼罩着一座二进宅院。
初晨第一缕阳光落在了贾凝的白色衣袍上,金灿灿的光芒显得格外的亮眼。
清风吹絮,在一片用青石板铺成的路上,一片柳树环绕其中。
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临风而立,纯白色长袍的袖口镶绣着银丝边流云纹的滚边,腰间束着一条青色祥云宽边锦带,乌黑的头发束起来戴着顶嵌玉小银冠。
贾凝如以往一般上学,在族学中偶尔请教贾代儒,偶尔教教6岁的贾兰。
贾凝如往常日复一日的学习,岁月如梭,韶光易逝,很快十几天就过去了。
庆隆三年,秋天,农历八月15日。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大周朝的“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传统活动分为祭月、燃灯、赏月、追月、观潮、猜谜、吃月饼等等。
这一天,按照大周朝规规,农民,地主,商人,官员,皇帝等都要在家过一天。
中秋节是都要放假的,穷苦的农民却只有短短两个时辰的时间庆祝元宵节。
大周朝的官员一般都放假3天,有些地方的官员放假7天都是常见。
贾凝已经了解了大周的习俗,而他今天也和往常不一样了,因为族学也放假了,所以不能去上族学了。
只得早早起床,在自家的凉亭中观赏了院里的几处景,心情很是舒畅。
说起贾凝家的凉亭啊,用的还是红松木,纹刻精美,凉亭上方嵌着精致纹饰和一些精美的图案,又有些红松木造的椅子和桌子,如果冬天再下了雪,那是再好不过的观景区。
还是贾经花了好几百两银子建成的,造价比整个宅院只便宜一半。
如果不是位置好,还在勋贵圈这边,像这样大小宅院,在外城五百两已经足够买下了。
贾凝家二进宅院的位置离皇宫比那些大臣的家院离的还近。
因为大周朝的京城是分等级的,皇宫居中。
离皇宫最近的是皇族之人,次之勋贵,再次之则是京中的大臣,再再次之便是一些二品以下的官员。
赏了几处美景后,不过才卯时(6:00),所以贾凝又来到了书房中。
在房中点了支檀香,开始温习起昨天的知识。
10多天的时间,贾凝不知是由于前世学过的原因,还是每天废寝忘食的研究《大学》这本书,竟快学完了《大学》,很快就要开始学习起《孟子》了。
至于《孟子》这本书贾凝做为现代人有着更深的理解,因为《孟子》一书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性本善”“仁政”“民贵君轻”的思想。
中秋之夜,京城中没有观潮的习俗,只有一些少数民族才有。
但是却有祭月、赏月、燃灯、吃月饼,猜谜等的习俗。
半个时辰后(等于一小时)……
薛芸买好了月饼,用瓷盘装了许多,直到装不下才停,然后端起瓷盘走向了书房。
嘎吱一声,薛芸走进了书房,随即便看见贾凝还在写字,不过她早已经习惯了。
薛芸满脸微笑的看着贾凝,轻声道:“凝儿,快来吃月饼,娘刚买好的,印着花印,还热着呢”。
贾凝轻轻的放下了手中的笔,看向母亲给的月饼,“其饼面绘月宫蟾免,呈圆形”。
看其样子,大概是今年出的新款月饼,不然贾凝早就知晓了,他记忆中印的是花印,不是兔印。
贾凝拿起一块大小一样的月饼,吃了一口便对母亲道:“娘,您别光看着我吃呀!您也吃”。
薛芸盈盈一笑,也和贾凝一样吃了起来。
薛芸吃完最后一口月饼,突然说道:“凝儿,今天酉时要去荣府吃饭,过中秋,你祖父,还有你伯公都派人来府上知会了一声”
“另外还特意提了今年主家诗会第一名有奖励,不光是你堂伯许的,老太太也说过,听说只有玉字辈的呐”。
贾凝点了点头,表示晓得了。
心里在想能有什么奖励,一边又想着是不是专门为贾宝玉加的奖,毕竟往年只有春季时才有奖励。
而且贾宝玉诗赋确实不错,贾凝前几天又听其他旁支说过,最近贾府请了一位国子监的讲师来贾府专门教他,是真是假尚且不知。
贾府从第一代荣国公贾源和宁国公贾演开始就兴起了诗赋,每到重大节日都会举行诗会,这是贾凝从以前的记忆中想起的。
待送走了薛芸之后,贾凝又坐在椅子上,在宣纸上写下了前世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只见他的字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一气呵成。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一词贾凝觉得甚好不过,不过贾府比的是诗不是词。
而且贾凝如果写了水调歌头恐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贾凝选择换了一首诗。
想到这里的贾凝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