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进贾府(1 / 2)

加入书签

庆隆三年,大周京城。

一处靠近宁荣大街的二进小屋房的书房中,书房不大,书柜里的书却是占了书房的一半。

贾凝坐落在书房的正中央,从外面往里看,只见屋内只有一个有些年岁的书桌,一排三半长的书柜,书柜里面的书一眼便能看见。

此时贾凝磨完了墨,黑白分明的眼睛透露着许些茫然,忽然又有些感慨,又忽然有些自信,眼神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意气。

突然他修长的手动了,奋笔写下了一幅对联,对联上面写的是:

上联“发奋识遍天下字”

下联“立志读尽人间书”

写完之后他的眼睛一直注视着那幅对联,突然又写了一幅横批:“学海无涯”。

这幅对联可谓是贾凝两世所写之最,其笔锋又如“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势。

这幅对联是他前世练习书法二十余年加之今世近十余年,三岁拿笔,集三十年书法之巅峰。

恐怕贾凝今后永远写不出这样的字了,因为对联带着他重生之种种心情,从前世碌碌无为的一生,到今世之发愤图强,顿时情不自禁的生出一种豪迈之气,写下了这幅对联。所以对联的字体偏重于从细到重的变化,用起死回生表示再好不过了。

贾凝坐在椅子上,脑海中接受着贾凝的记忆。

贾凝其人是第一代荣国公贾源之曾孙,贾府旁支,其父已故,亲人只有祖父贾代元和母亲薛芸在世,还有一个是他己故大伯之子,年仅6岁。

而薛芸正是薛蟠的姑姑,说是姑姑其实不过是他祖父的妾室生的庶女罢了,只是称的上叫一声姑姑。

其住宅是他父亲当时分家时得的全部财物,当然这已经够多了,是他祖父家产的二分之一。

贾凝父亲和大伯正是在战场上不幸死的。他们的官职不过都是从八品外委把总,只给了十亩良田罢了

而他祖父便是贾代儒同父同母的弟弟贾代元,贾代善的庶弟。

贾代元之子贾齐便是贾凝的大伯,二子贾斐,便是贾凝的父亲。

他父亲贾斐和贾政、贾敬、贾赦是堂兄弟。

贾凝则是和贾琏等人一辈的,至于名字为什么不是玉子辈,其实贾凝生之前也是玉子辈的。

可贾凝生下来那天,天有凶兆,想了种种办法,之后在改了不是玉子辈名字后,凶兆却赫然而止。于是贾凝这个名字就出现了。

贾凝熟悉这这么的一切,知晓了这个世界的历史,大致为红楼世界,时间线是明朝中后期,前世历史上的许多诗经和寓言故事都没有,而且也没有朱元璋这个人,结束元朝的是大周太祖皇帝。

现在大概在大周开国近百年的时间线,其历史和明朝相差无几。

以前的贾凝现在所要干的事情便是去贾府族学中读书,所以现在的贾凝决定还是和往常一样,没有因为刚刚穿越几分钟便请假。

因为贾凝的屋宅中只有几个奴仆,和她母亲薛芸,小家小业,也没有请安这个规矩了,不过还是要去知会母亲一声。

贾凝的书房在整个二进小院的居中的位置,旁边便是他的屋舍,他也一直没有住进他父亲的正屋,而她母亲也只是住在他父亲旁边。

路程很短,脚底下踩些许些石砖,踩着这些石砖可以一路走到正堂,走到半路,正好碰见母亲也在那边,贾凝微微一笑。

母亲没有看见他,但是他旁边的丫鬟看见了贾凝。

还没等贾凝给母亲说声,旁边的丫鬟便给弯腰种花的母亲说道:“夫人,凝哥来啦”。

母亲把手里的花,随手一放,转过头来,看向她儿子,笑盈盈的说道:“要上学去了吧,中午早点回来,今天又要收帐啦,中午娘给你买肉吃”。

贾凝看着她母亲薛芸,嘴角一撇,说道:“肉这么贵,买点青菜就行啦,咱家那十几亩地才能收多少帐呐”。

还没等贾凝说完,母亲便说道:“你父亲就你这么一个独苗,每天还要读书,不吃点好的身体怎么受的了啊,娘少吃两顿不就补回来了”。

贾凝边走边说,“要吃那也要咱一块吃”。说完边又喊了一句“上学去了娘!”

薛芸可不听贾凝的,买来的肉薜芸可不会吃,前些天刚吃了肉,哪能一周顿肉呢。

出了自家的小院,走了几步便到了宁荣大街路边上,贾凝挺直了腰,因为以前的贾凝有些驼背,不过在古代驼背可以说很正常了,就算是皇帝也有不少呢。

贾凝来到了荣国府旁,绕过那两头高两米的石狮子,从贾府的偏门走了进去,至少正门,一般只有重大的节日或者是事情才会打开,一般连贾政都不会走正门的。

贾凝一眼望去,那宽阔的小路正直通族学的屋舍,这条几米宽的小路上全部铺着青色的砖块,旁边种的都是一些昂贵的树木。

再看一眼,这条路,竟有约一千米之长,荣国府之大,着实震惊了贾凝,但是他并未表现出来。

贾凝一步一步的走着,走了许久终于到了族学中,现在的时间不过是早上的7点钟。

族学中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其中有贾代儒,贾兰,还有几个和贾凝一样的贾府旁支。而贾代儒就是族学中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