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农女不傻了,一心脱贫41(1 / 2)

加入书签

有人帮忙好办事,姜芙很快选了四个女孩,都是家里人死绝了的,最小的十岁,最大的十二。

她特地看了她们的手,都洗得很干净,不是邋遢人。

做毛织物的女工,哪怕笨点儿都没关系,总能慢慢熟练起来。

但最怕的就是腌臜埋汰,不注意卫生,再蹭上什么脏污,一整块羊绒都毁了。

对于肯拉扯自己一把的人,姜芙也不藏着掖着。

“还得麻烦您禀告县令太太一声,以后但凡我家里又出了什么好东西,肯定还会第一时间送给她过目,但却不能保证独一份儿了。”

她有点抱歉地说道。

其实犯不上抱歉,县令太太确实照顾了她的生意,但双方又没签署什么条约。

如今姜芙打算迈开步子,提前打个招呼,已经很够意思了。

中年妇人哪能不懂这个道理。

经过这小半天相处,她已经和姜老太论起姐妹:“老姐姐,瞧您家这闺女的巧嘴,才多大点的小人儿啊,真是栽葫芦傍墙,养女儿像娘!”

“您别夸她,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罢了,也是她爹走得早,家里就这么一个丫头,难免娇惯得不像样子……”

二人拉着手,亲亲热热地说了半天话,这才分开。

昨天晚上,姜老太已经告诉姜满囤,让他白天带着两个弟弟抓紧把后屋收拾出来,该修的修,该补的补,别漏雨灌风。

三兄弟齐齐应声,从地里回来就上了屋顶,重新铺了稻草,又锯了木头,把烂得快不成样的窗户和门都换了。

等姜老太和姜芙带人回来,后屋已经勉强能住人。

娘俩做贼似的,绕了一圈才进门,正是饭点,倒也没碰到什么人。

姜满谷蹲在院子里洗手,一抬头就看见四个面黄肌瘦的丫头出现在自己面前,吓得一个屁股墩儿。

姜老太拍打他的后背:“一惊一乍,没个正经样子!去喊你大嫂!”

等家里人得知,姜老太不声不响地进城买回四个活人,都面面相觑。

“先吃饭吧!”

姜老太心说我本来比你们还不能接受呢。

临时多出四口人,小田氏飞快地又热了半笸箩馍馍,抓起一把青菜,做了一锅热汤,还顺手打了一颗鸡蛋。

如今日子好过不少,隔三岔五也能吃上一次鸡蛋。

等看到馍馍和青菜汤,而汤里居然还有蛋花,四个丫头互相看看,谁也不敢伸手。

“快吃吧,吃完说正事!”

姜老太也饿了,洗了手,抓起馍馍就吃。

众人这才跟着吃起来。

四个丫头不敢抬头,还是小田氏看不下去,给她们夹了一筷子炒青菜,催促道:“吃吧,自家园子里不缺菜。”

闻言,她们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等姜老太说完,大家才明白买人回来的重要性。

一门手艺有多么重要,是个人都晓得。

打个比方,都知道做豆腐辛苦。

半夜就要起来泡豆子,磨豆子,点卤水,还要挑着做好的豆腐出去叫卖。

但一个古代人只要掌握了这门手艺,肯吃苦,就能养活一家子人。

正所谓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像纺线织布,更了不得,甚至是传媳不传女的手艺,能当成传家宝。

姜满囤第一个点头:“是该买人回来,既然都签了死契,以后要是敢背主,咱也能报官。”

苗氏也松了一口气:“这两天已经有不少人向我打听了,问这些山羊绒处理完之后要咋办,还招不招人,我都不知道咋说。”

姜老太把脸一沉:“一天五个铜板还喂不饱呢,得亏听芙儿的话!”

就这样,又干了几天,阿力兹带回来的那些山羊绒,全部处理完毕。

这段时间,姜芙把自己那台小纺车也搬到后屋,她给四个人排好班,两人一组,先练习纺线。

娘俩看人的眼光确实不错,这四个人以前并没有接触过,但学得都很认真,上手也快。

白天练纺线,吃完晚饭,她们再跟着苗氏学钩针、棒针的基础针法,但不会学太久,半个时辰左右,只当消遣。

但女孩子们天生就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学会了基础之后,她们自己就开始琢磨复杂的,还真的弄出不少新玩意儿。

那十个人还想继续在姜家帮工,不过姜老太手一挥:“就这么多,都弄完了,还弄啥?”

有人大着胆子:“二婶,那接下来呢,不用人了?”

姜老太眯了眯眼睛:“眼看要补种豆子,还得浇水,施肥,地里忙着呢,过了这段再说。咱庄户人家,丢了啥也不能丢了地。”

另一边,县令太太正在陪县令吃饭。

县令挟了一块鱼给妻子,县令太太刚要道谢,喉间猛地涌起一股恶心,当场吐了个稀里哗啦。

找大夫一看,竟是有喜了。

夫妻俩大喜过望,县令更是亲自跑去给他老娘报喜。

县令太太靠在床头,抚着肚子,嘴角噙着一丝浅浅的笑容。

原本她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此刻更是坚定不已。

姜芙没想到,县令太太竟会派人来大梨树村接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