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1 / 2)
车厢内的气氛安静而和谐,师父和夏侯都在休息,而夏雨婷和其他同事分别坐在其他座位上。我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思绪飘向了远方。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衡阳,为了调查张宛薇的过去。张宛薇是衡阳人,她的人际关系和背景,是我们解开这起纵火案的关键。张局对我们的计划表示了支持,认为这是最好的调查方向。
那天在高铁上,我无意中看到了谢雨雨的白布鞋,这让我对她产生了更深的好奇。她和黄美美,两个法医,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却有着相似的气质。我不禁在想,她们之间,是否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岁月流转,当我最终揭开真相的那一刻,我依然会记得那天在高铁上,谢雨雨安静地靠在座位上,夕阳洒在她的身上,她那恬淡文静的样子,让我忍不住想要靠近,想要了解她更多。
而现在,我坐在飞驰的高铁上,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衡阳,这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地方,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线索和惊喜呢?
出差前的告别总是带着一丝不舍,我轻声告诉她,这次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她点头,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仿佛早已习惯了我这样的来去匆匆。自从我投身刑侦工作,我们相聚的时光就如同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珍贵。她总是默默承受着这份寂寞,而我,却总是心怀愧疚。
回忆起她刚毕业时的那段日子,那时的我们,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但如今,随着她退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我们的世界似乎也变得遥不可及。
高铁的速度令人惊叹,转眼间我们就穿越了千山万水,抵达了目的地。下了车,我们直奔衡阳的公安局,那里有几位当地警察正等着我们。
我们开始了对张宛薇过去的调查,她曾在沙园镇留下过足迹。张家,一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家庭,张老头曾是镇上的官员。我原以为他们是泰富村的土生土长,没想到他们的根其实在这里。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镇上,张宛薇曾经居住的房子已经破败不堪,但我还是让阿强和夏侯进去仔细勘察。我自己也不甘落后,亲自踏入了那座老宅。
"这房间,应该是张宛薇的吧?" 我指着一个装饰着粉色小花的房间,阿强和夏侯点头赞同。
房间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张宛薇的童年,衣柜里挂着她小时候的衣物,床上散落着几个布娃娃,它们的眼睛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12年前,张家就离开了这里。" 我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疑惑。张老的仕途似乎一帆风顺,为何会选择在关键时刻离开?
我翻看着张宛薇曾经的书籍,一本《红楼梦》吸引了我的注意。书页上满是红色的笔记,每一页都显得皱巴巴,显然她曾无数次翻阅。
"或许,这就是她性格形成的原因吧。" 我轻声说道,心中对张宛薇的了解又多了几分。
当我轻轻翻动那本泛黄的《红楼梦》,指尖掠过书页,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河。我本以为这只是一次寻常的阅读,却没想到在书的最后,一张书签静静躺在那里,它的存在,如同一个被遗忘的秘密,等待着被发现。
书签上,一行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这诗句,我依稀记得出自曹雪芹笔下的《供菊》,然而,书签上的日期却让我心头一震——那是十二年前的印记。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这书签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而书签上的另一行字,更是让我心跳加速:“世外飞舟一直下,婉儿细微园中藏。”这难道是巧合吗?世飞舟,这个名字我最近才有所耳闻,而张宛薇,那个温婉如水的女子,他们之间,难道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往?
我心中的疑云越积越厚,世飞舟为何对此守口如瓶?难道他真的忘记了张宛薇?如果他们之间旧情复燃,而旗俊材,那个曾与他们有过交集的人,是否也牵涉其中?
思绪纷飞间,阿强走了过来,看着我手中的书签,一脸好奇。我将心中的疑惑和盘托出,他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竖起大拇指:“我本以为这种推理,只有道志勇才会。”
我微微一笑,心中却有一股莫名的期待。诗句虽然直白,但其中的情感却深沉而复杂。我想,张宛薇当时写下这些字时,或许正把自己比作书中的史湘云,那个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女子。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史家的千金,她的一生,如同这诗句一般,充满了诗意与哀愁。而张宛薇,是否也在用这种方式,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史湘云,一个在风雨中绽放的铿锵玫瑰。自小父母离世,她便与世隔绝,史家虽然贫寒,却未能磨灭她那豁达乐观的天性。她的生活,如同一幅泼墨山水,恣意而潇洒。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她的判词暗示着一段悲伤的归宿:一位郎君匆匆步入她的生活,又匆匆离去,留下她孤身一人,面对着拮据的生活。
“真是令人敬佩,我对这些历史故事知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