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章:千年古墓,永不熄灭的油灯(2 / 3)
效率很高,仅仅两天时间,就打穿了坚硬的墓墙。
在打通墓墙的同时,他们吃惊地发现,古墓之中,居然灯火通明。
这一诡异现象,把那伙盗墓团伙吓得不轻,一个个趴在洞口,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毕竟是职业“倒斗人”,若是相信鬼神的话,是吃不了这一行饭的。
事出必有因!
一座被封存千年的古墓,绝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出现亮光。
古墓之中肯定藏有“夜明珠”之类的稀世珍宝!
很快,那群盗墓贼就冷静了下来,在头目的带领下,壮着胆子决定深入墓中一探究竟。
进入墓室后,眼前的景象让众人大吃一惊。
他们看到,墓室中央,摆着一具鲜红的棺材。
棺材旁站立着两个造型逼真的陶俑仆人。
那两个陶俑仆人的手中,分别举着一盏长满铜绿的古铜灯。
昏黄的灯光下,是一张摆满精美菜肴的古式木桌。
桌上的菜,仿佛是刚刚做出来的一样,鸡鸭鱼肉,水果蔬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这是一桌千年前的古代宴席!
众所周知,食物之类的东西,是最难保存的一类东西。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这桌菜肴,居然能在古墓之中保持原样长达千年之久。
看到这一幕的盗墓团伙,你看我我看他,表情街都震惊无比。
若不是墓中的那口古棺,很容易给人一种主人即将回来用餐的错觉。那伙盗墓贼中,有一个盗墓贼的胆子挺大的。
看着那桌仿佛刚刚做出来的精美菜肴,一时间居然有股冲动,想要品尝一下那些古代菜肴。
当他拿起一只烧鸡,准备食用时,可怕的怪事发生了。
那只1000年前的烧鸡,居然瞬间腐化,众目睽睽之下,变为一堆松散的灰尘。
紧接着,桌上的其他菜肴也跟着迅速腐化,眨眼间的功夫就全部化为灰烬。
这一意外,把那些盗墓贼吓的够呛。
不过,众人很快便冷静了下来。
他们猜测,这种现象估计是因为古墓密封性好,隔绝了外部的环境,墓中的文物各种化学反应停止,氧气、水分、气压、甚至光线都处在一种完全平衡的状态,
而现在,随着众人的倒斗,大量外界空气涌入古墓,破坏了墓中的恒定环境,导致那些菜肴迅速腐化。
而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
这种现象在文物考古界很常见,被考古学家们称之为“文物氧化效应”。
以著名的兵马俑为例:
很多人应该都去过古墓大省参观过那些震撼人心的兵马俑,即便没有实地参观过,也应该看过兵马俑的照片。
所以一说到兵马俑,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堆没有色彩的古代雕塑。
但其实,那些兵马俑原本是有色彩的。
当年考古队发掘兵马俑时,那些兵马俑的身上涂着五颜六色的漆料的,栩栩如生,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真人。
但是,在接触到外界的空气后,那些兵马俑身上的漆料便开始迅速氧化,剥落,掉色,最后,短短十几秒内完全失去原来的色泽。
速度之快,让那些考古学家措手不及,甚至没能来得及保留相关的影像资料。
以至于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误以为兵马俑原本就是这种灰不拉叽的颜色。
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的马王堆古墓。
当年发掘马王堆古墓时,墓中曾出土过一碗莲藕汤。
这碗莲藕汤在刚出土的时候,非常的清澈,就像是刚刚熬制出来的一样。
但是,当那些考古工作人员转移那碗莲藕汤时,意外发生了。
眨眼间的功夫,那碗莲藕汤就因为接触外界空气而迅速氧化,众目睽睽之下,在考古人员面前化成了一碗浑浊的黑水。
后来,随着考古的进步,考古学家算是有了经验,以后再发掘古墓时,二话不说,先拿着长枪短炮对着墓中文物一顿乱拍。
那桌千年前的古代菜肴氧化成灰尘之后,那伙盗墓贼的注意力很快便转移到了那两盏“长明灯”上。
长明灯又叫“不熄之火”。
古人迷信地认为,人是有来世的。
死后,人的灵魂需要前往黄泉转世投胎,开启一场新的生命轮回。
因此,在死者墓中放置一盏能照亮黄泉路的长明灯,便成了一种古老的丧葬传统。
古今中外,皆有关于长明灯的传说。
比如,有传闻说,秦始皇陵的地宫之中就有用深海鲛人尸油制成的“不熄之火”。
众所周知,火的燃烧离不开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源源不断的氧气,二是充足的燃料。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缺乏任何一个条件,火都不可能持续燃烧。
因为在人类现有的科学认知当中,世界上根本就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