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一国之君做事需要谨慎(1 / 2)

加入书签

李莲英的一番话,总算使慈禧皇太后心里舒服了许多,她的气也消了一大半。

慈禧太后深吸一口气,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对着庆亲王奕匡说道:“罢了,你先回去吧,哀家需要好好想想。”

庆亲王奕匡如释重负,赶忙磕头谢恩,然后缓缓退出了寝宫。

待庆亲王奕匡离开后,慈禧太后转头看向李莲英,“你觉得这光绪皇帝是真地想要退位吗?”

李莲英谄媚地笑了笑,“依奴才看,皇上肯定是一时冲动,才会说出这样的气话。他毕竟还年轻,历练不够,经不住事儿。”

慈禧太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说得有理,不过这光绪皇帝也确实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竟敢威胁起哀家来。”

“老佛爷息怒,皇上也许是被那些维新派的人给蛊惑了。等过些日子,老佛爷再找个机会好好教导教导皇上便是。”李莲英一边给慈禧太后捶腿,一边安慰道。

慈禧太后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她心中暗自盘算着,该如何应对这场君臣之间的纷争。

几天后,皇帝来到慈禧太后的寝宫请安。

“儿臣给皇额娘请安。”光绪皇帝跪地行礼。

“起来吧。”慈禧太后淡淡地说道。

“不知皇额娘今日唤儿臣前来,所为何事?”光绪皇帝问道。

“关于之前你说的那些话,哀家已经考虑清楚了。”慈禧太后缓缓说道。

光绪皇帝心中一紧,莫非慈禧太后真地要废黜自己?

他赶紧说道:“儿臣当时只是一时冲动,口不择言,请皇额娘恕罪。”

慈禧太后微微一笑,“皇儿不必惊慌,哀家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哀家只是想,你身为一国之君,以后做事需要谨慎,切不可再如此鲁莽。”

光绪皇帝松了口气,“谢皇额娘教诲,儿臣谨记在心。”

“不过......”慈禧太后话锋一转,“放权之事,哀家也会慎重考虑。你若真想一展拳脚,那你就须做出些成绩来给哀家和大臣们看看。哀家才会信服你”

光绪皇帝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皇额娘的期望!”

此后,光绪皇帝更加努力地推行变法,希望能够通过改革让国家强大起来。

而慈禧太后则在暗中观察着一切,她是否会真正放权,还得看光绪皇帝的表现。

一段时间后,光绪皇帝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朝堂之上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慈禧太后听闻后,心中也略感欣慰。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守旧派的利益受到了触动,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反对光绪皇帝的改革举措。

这些守旧派在慈禧太后耳边吹风,说光绪皇帝的改革会动摇大清的根基。

慈禧太后本就对放权一事心存疑虑,听到这些话后,内心的担忧更甚。

一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召至御前,询问改革的进展情况。

光绪皇帝如实汇报了改革的成果,并表示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慈禧太后沉默不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

光绪皇帝察觉到了慈禧太后的异样,急忙说道:“儿臣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大清的繁荣昌盛。”

慈禧太后叹了口气,“皇儿,改革之路艰辛,你需谨慎行事。至于放权与否,哀家还需再思量思量。”说完,她便挥挥手,让光绪皇帝退下。

光绪皇帝走出宫门,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慈禧太后的顾虑,但他也坚信改革是拯救大清的唯一出路。

他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赢得慈禧太后的信任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过去了数月。这期间,光绪皇帝的改革遇到了更多的阻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定地向前推进着。

这天,光绪皇帝收到了一封来自民间的奏折,上面详细陈述了改革带来的种种好处,百姓们对他充满了期待。

光绪皇帝拿着奏折,激动不已,他立刻前往慈禧太后的寝宫,将奏折呈给了她。

慈禧太后仔细阅读了奏折,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她没想到改革竟能得到如此多百姓的支持,心中的疑虑渐渐消除。

光绪皇帝趁热打铁,说道:“皇额娘,儿臣的改革虽遇波折,但已初见成效。如今民心所向,儿臣恳请皇额娘给予儿臣更大的权力,让儿臣能够更好地造福百姓、振兴大清。”

慈禧太后注视着光绪皇帝,许久之后,终于点了点头,“好吧,哀家相信你。从即日起,哀家会逐步放权,支持你的改革。但是你切记,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光绪皇帝闻言,大喜过望,跪地谢恩。从此,他更加努力地推行改革,准备带领大清走向了崭新的未来。

可是当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却见进入了死胡同,光绪皇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他茫然不知所措。

此时,他急需要有人给他出谋划策,规划改革方案,他首先想到的人就是康有为,他决定见见康有为,想听听康有为的想法。

恰在这时,慈禧皇太后由于久居颐和园,心里没有了新鲜感,就启銮回宫住了两天,顺便了解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