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以弱制强(1 / 2)

加入书签

大梁军在高光的率领下,一路狂轰滥炸,高歌猛进,连克大理国数座城寨,又杀了杨林手下的两员虎将,并把副将韦达也打伤了。

消息传到大理,杨林有些坐不住了。

按照这样的速度,别说坚持一年。就是半年都坚持不下来,大理国就要全境被占。

“哎呀,都怪我,否则我这些兄弟不能死。宰相,本王要御驾亲征,亲自去对付高光那厮!”杨林阴沉的从王座上站起,就要亲自出马。

“大王,这可不行。你现在是大理国的国王,一定要稳住架。我估计高光他们也嚣张不了多久,就要停下来了。因为按照他们的攻击速度,军队根本得不到足够补给。”王玄策不慌不忙道。

“嗯?宰相的话有道理啊。”杨林一听,微微颔首。

云贵川为什么穷,因为山多,交通闭塞。这在平时,是个缺点。要想富,先修路,没有交通,物流不通畅,经济发展不起来。但在战时,却是优点。

话说宋曦为了快速灭掉大理国,一共派了五万兵马前来围剿。

王玄策估计,如果大梁真的实惠儿的出了五万战斗人员,那这五万人的后勤保障,再加上大炮等辎重,这至少需要十到十五万民夫来负责供应后勤运输。也就是说,要保持五万兵马来攻击大理国,那就要出动近二十万人进入大理国境内。

二十万人,是什么概念?别说其他的,光这些人吃饭,按一人一斤米算,就是二十万斤米,一吨两千斤,十吨两万斤,一百吨米才能供得上这些人吃喝。

益州虽然沃野千里,号称天府之国,但按照这个消耗,那也是不小的数字。一天两天倒是没问题。但一百天,两百天呢?一年两年呢?

而且这二十万人派到前线上来,就不能参加生产了。

益州拢共又有多少青壮年呢?

就算宋曦豁出去了,益州啥也不干了。就想打赢这场战争。

可是,要把这些人开进大理国,打到王城大理来,他们暂时也没那个条件。

杨林常年跑马帮可知道。

云贵川根本容纳不开二十万人一起涌入。那些高耸如云的大山,两山之间的峡谷往往就是奔腾的大江大河,太多地方只能靠当地人开辟的羊肠小道和用藤蔓搭建的索道通行。这就像一道道天然屏障。自然把绝大部分人隔绝域外。

这地方为什么马帮兴盛,因为也只有常年钻山越岭的马帮汉子,才能靠驮马沿着固定的古道把粮食盐巴和其他生活用品运进大山,再把大山中所产的兽皮,宝石,白银等物运出去。

高光他们之所以顺利拿下了两个郡,那是因为这两个郡临近益州的平原地区,所以修有官道。

但过了这两个郡,可就没正经道路了。

要到大理,除了大山隔断之外,还有数条大江阻挡。

要让五万大军通过这些天堑到达大理,除非一边行军,一边修路搭桥。大梁军真要这么干的话,可能得修个三年五载的路,建他百八十座大桥,才能打到大理来。

所以,王玄策劝杨林不要担心,就是这个意思。

宋曦一直迟迟没有动杨林,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杨林听闻此话,心里也暗暗放下不少。

但他毕竟是王,自己新成立的国家,就让大梁国堵着门儿打。这放谁也咽不下这口气。如果放任大梁军一路蚕食大理国,估计大理国内部就会生乱,那些地方少数部族会失去对大理国 的信心,转而主动投降大梁。毕竟,他看不到大理国的未来,没了希望,又怎么会再跟杨林做叛逆呢!

再者,杨林心气儿高,讲义气,也想给自己的兄弟们报仇。

所以必须要反击,至少要取得几场像样的胜利才能稳定军心和安抚民意。

所以杨林把逃到大理报信的韦达喊了过来。

“韦将军,本王再给你三千精锐,令你回苗疆去阻击大梁军。切记,你只准袭击大梁的后勤部队,袭扰他们的粮道和辎重,不可与他们的正规军作战。只要你能把他们的粮道断了,本王就计你一大功!”

韦达和杨林是结拜兄弟。另外苗寨被高光几乎给灭族了,韦达能不恨吗?

现在杨林又给他兵马,让他去复仇,韦达是又羞愧又感激!

“得令!王上,末将坚决完成任务!”韦达心里虽然千言万语,此时只能一抱拳,坚定的道了一声,扭身就走。

杨林啊杨林,你对我韦达够意思,我韦达也会用性命报答你!

韦达领命带人回去阻击高光的部队。

大理国在西北部遭到了失败,但在其他方向,却还在保持着括大的趋势。

随着大理国宣布建国,加之杨林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声誉很高,所以,周边不少土王带上礼物来投奔。再加之杨林在建国之初,派遣自己的一个亲信部将马腾蛟带三千人马去东征。(之所以带三千人,也是因为粮草辎重等后勤跟不上的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