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良性循环(1 / 2)

加入书签

当李大勇见到李广利及其手下二十多名兵士的壮烈情形时,也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扶住李广利,又亲手把自己的披风给李广利披上。

李广利见陈长生派来大将来解救自己,也是十分激动。坚决要求李广利再给他一千人马,他要带兵去找乌桓报仇!

“放心兄弟,你就在这里好好休养,你的仇,哥哥给你报!”

李大勇安排李广利等人就在车师王城休养,然后准备继续向西,找乌桓讨个说法。

乌桓和车市右国相互勾结,陷害大凉将士这件事已经是十分严重的事件!不对乌桓国施加战争惩罚,已经不足以宣扬大凉国威,平复大凉将士心中的激愤!

但车师右国和乌桓还隔着焉耆等小国,李大勇也不敢擅自做主。于是派人回去请示陈长生。

“好好好!”陈长生听说李广利还活着,兴奋的呼的站起。

至于讨伐乌桓,陈长生想了下,让李大勇因地制宜,见机行事。能打就打,如果条件不具备,那就先等一阵,等条件成熟,他会再派定边军去。争取速战速决,一战解决乌桓。

陈长生之所以没有急着要李大勇去扫荡乌桓,一是因为李大勇是第一次带兵远征,这次只是耍经验,并没指望他就立什么不世之功。而且他手下的兵士都是敦煌都护府的府兵,不像定边军那样的主力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第二,他也要看大月氏的态度!

乌桓是中亚

大国。

人口数百万,军队有二三十万。虽然乌桓王长途奔袭打李广利打不下来,可并不代表他们在本土作战就不行。

只凭一两万西域联军,根本啃不动那么大的国家。

但如果大月氏肯出兵夹击乌桓,这个仗就好打。

李大勇接到陈长生的指令后,也知道要灭乌桓这样一个大国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出战失利,会严重影响大凉国的声誉和联军的士气。于是决定先驻扎在车师右国。

车师右国国王不自量力,和大凉作对被斩杀,王太后等贵族也被俘虏。本来李大勇想把车市右国的王族和贵族全灭掉。但李广利说,车师右国的王太后是帮助过他的,所以李大勇就留了王太后和亲大凉的车师贵族,让她们来继续管理车师右国。

不过,车师右国想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是不可能了。土地被并入大凉版图也就理所当然。

这样,陈长生通过李广利和他手下的五百勇士,就在西域获得了一个面积相当于大凉一半儿,人口数十万的立足点。

陈长生这一举动,可以猜出大凉和车师右国之间的褚小国的心理阴影有多大。

大月氏陈兵乌桓国边境,让乌桓国国王翁须弥十分害怕。

他遣使到大月氏,对大月氏王说,大凉王陈长生野心勃勃,有并吞西域诸国之志,今朝你帮大凉灭了我乌桓,陈长生失去了一个强劲的对手,那下一步他对付你可就相当容易了

大月氏王一听也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他对迅速崛起的大凉也是十分忌惮。因此才去和大凉和亲示好。

所以,大月氏就把兵又撤回去了。

同时,乌桓国又派人去大凉找陈长生道歉,说这完全是误会,乌桓国国王是听信了车师右国国王的谗言,说车师右国受到了大凉的侵略,看在老朋友的面子才去帮忙。既然事情弄清楚了,乌桓也知道错了。请求陈长生原谅,并愿意送乌桓公主和亲,并赔给大凉十万两银子。

正在车师右国跃跃欲试的李大勇听到大月氏撤兵的消息后,十分生气,给陈长生送信,要他增派定边军和大将,攻打乌桓。

陈长生回李大勇说,不必了,乌桓现在已经害怕了,一时不会再与大凉为敌,这笔账先记下来。

但陈长生并没有让李大勇立即撤兵,而是在车师右国设立镇西将军府,从属敦煌大都护府。升李广利为镇西将军,驻守车师国,管理附近众小国的同时,监视乌桓的动向。

陈长生并不是信了乌桓的辩解,而是他一下子吃了那么多领土,得消化整合一阵子。

此前,因为北匈奴右贤王部被打残,居于河西走廊北部的大片土地处于无主的真空状态。随时可能被匈奴右贤王或其他外来游牧民族重新占领。

为了保证大凉北部边境的长治久安,陈长生在那里设置了安北都护府,任马涛为安北大都护,无耳兔和查理曼

丹为副都护,管理那些投降的匈奴部落。

陈长生这样做,也是为了把擅长游牧的匈奴人迁出河西走廊,让移民来的汉族人开发河西可耕种的土地,多打粮食,为帝国的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之前,为了增加河西地区的人口数量,陈长生曾承诺给所有迁来的农户免费分发土地,并且三年不收赋税。这项举措从西北三郡引来了近万流民响应。

但现在随着西北三郡被纳入大凉疆域,凉州和其他战区的难民大量西迁,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