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阳奉阴违(1 / 2)
垂拱元年,这一年对于武则天而言是极其幸运的一年,先是得了一位闺中良伴,可以尽享床笫之乐,让武则天又焕发出一次青春。
李旦又彻底收伏了困扰大唐多年的突厥。
突厥虽然归降,但是依然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李旦虽然建立不世功勋,但是武则天并不想让他回朝廷。
武则天便在突厥原来的南牙帐黑沙城设立安北大都护府,让李旦担任都护,治理北疆。
这样一来,北疆既定。
这两件事足以振奋人心,让人高兴。
没有想到,到了五六月间,驻守河源的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突然来信,不知什么原因,对峙许久的吐蕃大军突然撤退了。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又去了一件心头大患,武则天心里更加高兴。
于是命令黑齿常之先驻守河源,按兵不动。
再命人打听吐蕃撤退的具体原因,然后做下一步打算。
大唐的北面与西面全都安稳了下来,武则天总算可以腾出时间来整理朝政了。
因为她虽然大权在握,朝廷之中,也没有人敢公然反对自己。
但是朝局却没有向她想要的方向发展,朝中百官对她也多是阳奉阴违,态度不明。
武则天的察觉,主要是来自于徐敬业的扬州谋反事件上。
去年底,徐敬业的叛乱便被李孝逸带兵平息。
但是对徐敬业叛党的追查审讯一直在进行,持续了大概半年时间。
鸿胪少卿、薛县男刘延佑被武则天委任处理善后事宜兼主审官,决断刑名之事。
徐敬业叛乱牵扯人员甚广,士卒十万余众,还有徐敬业册封的伪官数千之众。
刘延佑没有来之前,当时的决定是受徐敬业五品以上伪官职的人斩首,受六品以上伪官职者流放。
刘延佑到了之后,认为这些人并不是主谋,多是被徐敬业胁迫,若是判处极刑,有些事涉枉滥。
于是给出了最终的判决,将这些人的罪责全都往下减了一级,凡是受五品以上伪官职的人全部流放岭南,五品以下的人全部从吏部除名,终生不得再为官员。
而对于那些曾经加入或是帮助过叛军的人,多是处以杖责、罚做劳役,至于一些情节较轻的人,则是放回乡野,既往不咎。
徐敬业是第一个冒出来反对自己的人,对于他的叛乱,武则天是充满深深的恨意的,要不然也不会将徐懋功挖出来开棺鞭尸。
所以这样的判决显然不能让武则天满意,甚至可以说是火冒三丈。
如此判罚,不斩一人,简直是隔靴搔痒,聊胜于无。
这不是鼓励天下人站出来反对我嘛!武则天心中愤愤难当。
武则天当然不能忍下这口气,但是就在武则天想要发飙之际。
诸位宰辅却站了出来,像是商量好了的一般,口径一致。
“天后有好生之德,宽厚仁慈,留民以生,实在是不可多得明主,此举可以媲美太宗放死囚归家之美,感化万民,实乃千古圣举。”
太宗放死囚归家说的是贞观六年十二月的时候,李世民亲自到监狱中看死刑犯,眼看年关将至,家家盼望团圆,而这些死囚却在牢中等待来年秋后问斩。
李世民当时动了恻隐之心,便放了死囚归家过年,约定来年秋天再主动回到牢房领死。
结果第二年所有的死囚竟然都回来了,没有一个逃跑不来的,一时间,天下人皆赞扬李世民以德化民,将死囚都感化了,是一位千古明君,后来李世民便将所有死囚的死罪全部赦免。
诸位官员一个劲的赞誉武则天,甚至将她与太宗李世民的放死囚一事相媲美,已经将武则天捧上了云端。
武则天心里虽然不乐意,但是面对所有官员的捧杀,武则天竟然没有什么好办法,总不能一意孤行强行杀戮吧。
最终也只得点头应允。
刘延佑违背了武则天的意图,保全了扬州及附近州府无数人的性命,得到了朝野上下,黎民百姓的一致赞赏,风头一时无两。
好人全都让你做了,坏事都是我做的了。武则天心里那个气啊!但是又不能发作。
没过几日,武则天便下旨将刘延佑赶出洛阳,去箕州做了刺史。
这件事虽然并不会影响武则天的统治大权,但是却引来了武则天的警觉。
裴炎死后,群臣确实是不敢逼着武则天归政李显了,但是现在全都玩起了阴的,跟武则天阳奉阴违。
武则天的眼中哪里容得下这样的事情发生,虽然当时没有发作,但是过后便想着要将朝廷中这些阳奉阴违的人揪出来杀掉。
“怎么才能揪出这些人呢?”武则天思考着。
当晚,武则天心情高兴,便招来了面首冯小宝陪侍。
由于冯小宝行事张扬,唯恐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