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精气神(2 / 3)
,箭矢精准落在靶子上。雨后的清晨,空气也很清新。颜勤礼与温彦博老先生走到一旁。
“太子殿下好箭术。”
听到温老先生的赞叹,李承乾摇头道:“算不上多好的箭术,两位进崇文殿坐吧。”
现在爷爷还在太液池避暑,崇文殿便空着,只有三个太监留在这里,平日里都是在这里打扫。
李承乾领着人走入崇文殿,三个太监便准备好了茶水与一些糕点。
颜勤礼扶着老先生,先在一旁坐下,递上一卷书道:“这是京兆府入秋之后的规划,许少尹让臣送来。”
李承乾拿过书,看着上面的内容,内容也很简单,往后京兆府还是会将重心放在渭北与渭南两地。
稳固发展,好不容易有些成效,更要小心翼翼。
看完书卷上的内容,李承乾搁在一旁,道:“这还是老先生第一次来东宫看望。”
温彦博坐在椅子上,觉得有些不舒服,就又稍稍往前坐了坐,手掌还放在拐杖的顶上,老先生咳了咳嗓子道:“老朽身在崇文馆,近来不见太子殿下前来,就看了朝中科举方略,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想交予殿下。”
李承乾接过书卷,目光在老先生形同枯槁的手上多停留了片刻。
温彦博道:“还请太子殿下翻阅。”
李承乾打开书卷,看着其上漂亮的楷书。
“太子殿下,老朽多言几句。”
见老先生想要站起来说话,李承乾连忙道:“无妨,老先生且坐着说话,不用多礼。”
温彦博只好坐回去,浑浊的双眼看着眼前这位年少的太子,低声道:“老朽来长安已有六月,时常会去看望许国公,高士廉常有评价太子殿下,说殿下是一个深有谋算的少年,让老夫好好辅佐。”
“可太子殿下不来崇文馆走动。”话语顿了顿,他接着道:“喔……老朽并不是说太子殿下品行不端,老朽自乱世中苟活至今,看过史书,看过前隋的兴亡,与历朝历代太子相比,殿下品行比以往的太子好太多了。”
李承乾忽然一笑,失落道:“老先生过誉了,孤确实做得还不够好。”
颜勤礼蹙眉不语,想着先前老先生与许国公交谈时的那些只言片语。
难道说眼前这位太子是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太子,而导致的烦恼吗?
“老朽是太子殿下的东宫属臣,老朽坐在崇文馆内不能什么都不做,看了朝中的科举方略的卷宗。”
温彦博缓缓开口道:“自南北两朝来看,其实早有历朝历代想要推行科举,事关天下安定,事关取仕用人。”
“老先生见多识广,学识渊博,愿闻其详。”李承乾作揖道。
“嗯。”温彦博先是点了点头,道:“当初创九品中正制以来,想要遏制地方士族,从而在取仕上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而在各地设置了中正官,起初谁也不知道这个官制会怎么样。”
“老朽知道的是,后来九品中正制成了皇帝左右地方门阀与世家的工具,这个工具与寒门或黔首无关。”
“再之后中正官的选用慢慢成了皇帝控制朝臣的手段,皇帝将一些拥护他的世家中人任职中正官,可人都是有各自的身家的,因这个制度的作用,中原各地门阀世家开始相互吞并杀戮,那些支持皇帝的世家中人成了中正官,而中正官背后的世家开始吞并那些不拥趸的人。”
崇文殿内,李承乾听着自己的呼吸声,也听着老先生的话语,道:“从始至终,这个制度从皇帝手中脱离了掌控,成了某些人的工具,也与寒门黔首无关了,在皇帝的面前朝臣可以排除异己,而不在皇帝面前的场面则更血腥,相互厮杀吞并。”
温彦博颔首认同,回道:“而后隋帝用科举制选用官吏,但那时候的科举依旧需要五品官吏举荐,因此世家士族与豪强门阀的子弟,在朝中为官的人数依旧超过了六成。”
温彦博继续说着。
李承乾目光还看着崇文殿外。
颜勤礼看着太子的神态,也不知道这位东宫能够对老先生的论述,听得进去多少,传闻中这位太子是个行事十分专注的人,学习能力也是极强的。
小福端着早上的饭食送入崇文殿,放在了太子面前。
而后让其他宫女将凉面与一碗豆浆放在了来东宫的客人面前,又快步退了出去。
温彦博没有动碗筷,而是接着道:“当今陛下很清楚其实前隋的科举也是有弊端的,因此如今朝中科举便是让读书人可以自行参加,制定糊名制,并且出考题的官吏,在出题前后与外界短暂地隔绝联系。”
“当今陛下能够做到让天下人都能够公正站在考场上,能够做到糊名制,能够让考题保全,陛下能够做到这些老朽足够欣慰了。”
李承乾沉默不语。
温彦博的目光中只有眼前这个少年太子,“老臣有一事要劝谏殿下,如今朝中科举已尽可能避开以往的种种弊端,可殿下要时刻警惕,那些苦读的学子科举及第之后,他们会不会转变身份,他们会想方设法脱离以前的身份,从而跻身仕族,再也回不到以往的出身。”
“又或者他们与旧仕族,世家联合,入赘联姻,从而让子子孙孙都成为他们心中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