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倭国航线(1 / 2)
不怪朴有乐这般的惊恐,琉球这一内附,直接就在大明藩国内开了一个‘好’头,且隆庆帝直接大手一挥,就允了,更是让朴有乐内心害怕。
今日他琉球身处海外,都能内附,你朝鲜近处大明,为何不能一起跟着内附,是看不起我堂堂大明吗?
不管那些大明官员如何的反对隆庆帝内附琉球,这一情况一旦开始,就给了以后大明皇帝内附其他藩国,打开了合理合法性。
以后的大明皇帝,内附任何藩国,有隆庆帝这个先驱者在前,任何的法理都可以往隆庆帝身上推。
而现在的大明官员,虽嘴上叫嚷着反对,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的手段去阻挠,因为,这是人家琉球国自愿内附的。
如果此时琉球国上折提出内附,隆庆帝拿到朝会上推议,那么那些官员还能玩一玩,吵一吵,隆庆帝说不定还真就服软,放弃让琉球内附。
但现在是,隆庆帝直接绕过朝会,让琉球国直接上奏,然后自行决定允了,内阁没有一点风声传出,六部屁不敢放一个。
那些官员,也就嘴上嘟囔几句,真叫他们直接乾清门逼奏,以隆庆帝被高拱陈志等人如今‘惯’出来的脾气,说不定,这些逼奏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得被隆庆帝给下狱不可。
看看隆庆帝登基到今,抄家了多少官员,杀了多少士绅,就能够明白,京师现在的官,那是越发的难当了。
皇太子朱翊釴,现在掌握的太子亲军,光顺天府大兴宛平两县,就有太子左军两个师,右军两个师,还没算上现在在板升的猛虎师和戚继光的百战师。
以及南直隶的青龙师八千五百人,合计下来,朱翊釴现在手底下的亲军就有将近五万九千多人,光京师附近,就有三万四千人驻扎。
这些,可都是完全效忠于隆庆帝和朱翊釴父子俩的大明新军,即使京师此时的京营全部叛变,朱翊釴靠着这三万四千人,依然可以稳坐紫禁城而不惧。
且朱翊釴早已将紫禁城各个城门守卫,全部替换为新军驻扎,锦衣卫按重要部门,少量派遣,其余的锦衣卫,都被朱翊釴给弄去搞民间及百官情报。
至于京营其余大明旧式军队,朱翊釴也已经开始着手换装,兵源进行筛选,淘汰老弱,精良士兵纪律及专业素养,未来,京师京营的驻军,朱翊釴会控制在十万的规模。
往后,这些京营军队,会不定期的跟边地进行轮换,以免驻扎京师的这些军队,堕落而不知。
紫禁城内宦官招收,自隆庆帝登基之后,便开始叫停,隆庆帝这个铁公鸡,看着每月白花花的银圆流出,那是肉疼的要死。
在朱翊釴的建议下,紫禁城内侍招收,以三年期限,三年放出部分宫女出宫,将目前紫禁城内的宫女宦官,严格控制在三万人以下。
未来进一步开始缩减至两万,再继续缩减至一万,逐步削减内宫的支出费用,这一点,隆庆帝极力的赞同。
且在朱翊釴颁布的宫女内侍招收条例中,明确要求,宫女内侍及家属,凡三代以内犯事者,一律不得招收,违规经手招收之人,查获,一律以谋逆处置。
大明内宫的水,在朱翊釴看来,也是深的很,朱翊釴以及他的后代,想要安稳的活着,后宫,朱翊釴必须牢牢掌握,免得以后不明不白的落水。
天津大沽港
自经贸区开设之后,南方行省商贾之海船,络绎不绝载着货物来到大沽港,他们手拿着龙江港市舶司开具的完税单,才一靠岸,就先行前往大沽港市舶司处,交接税单。
载着粮食的商贾,从市舶司处出来,脸上都带着笑容,退税这一政策,起初商贾们还带着疑虑,害怕朝廷出尔反尔,说一套做一套。
一些粮商,依旧固执的从漕运出发,避开海运,就是怕朝廷这些人,两头收税。
而一些人,他们倒是想走海运,但他们并没有海贸经营许可,经贸区内的商贾,又将收购价压得极低,不想少赚的这些粮商,直接依照老路数,直接漕运出发,时间和运费上是贵点,久了些,但起码还多少能赚点不是。
“曾兄,生意兴隆啊!”
“柳兄,托您吉言,也祝您财源广进!”
大沽市舶司外,刚刚从市舶司内走出的一个商贾,迎面被人叫住,被称为曾兄的商贾,名叫曾省达,福建大粮商之一,在月港经贸区内,坐拥有三处商铺,专门从事海外粮食收购,运往大明。
他常年行走南洋到大明的航行,手底下将近六条三千料大船,每次归航,就是漳州知府,都得将他请为座上宾。
自从大明施行四港市舶司后,曾省达第一个出面表态,支持朝廷在月港建设经贸区,支持朝廷的一切政策施行。
其实是漳州知府先行宴请了曾省达,将朝廷经贸区的政策及关税新法,知会了他,要他作为漳州商贾先行带头表态。
曾省达在得知了新的关税对于他们这些海外粮商的优待之后,拍着胸脯就直接表示,到时经贸区商铺开卖,他曾省达第一个认购三间。
就是要他现在出钱,也是立马拉来,漳州知府自然是开心,朝廷如今变法急迫,他们这些四港地方府官,都是被朝廷摊派了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