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大鄌军制(1 / 2)
九月十三。
赵朗在安顿好家里的事情后,踏上了去县城的路。
他原本是想带林念和豆豆一起去县城住的,但是林念说赵小柱现在还在认百家姓,在三百千未读完前无法自学,她还不能离开。
再一个,作坊那边的酸菜还没有腌完,家里也得有人守着才行,才建的房子若没人住,要不了多久就会变古。
赵朗拗不过她,只好将柴米油盐等东西都备好,又将林安叫过来陪林念后,一个人去了县城。
到达县城时已经下午了,赵朗没有去城防军大营,而是先去了县衙。
他与程子昂之间的契约截止时间是九月十三,也就是今天。
按大鄌律,契约时间一到,就得去县衙交税,若契约双方不去交税,官府就会派人上门收税。
他在去大营前,得先将税给交了。
赵朗说明来意,衙门前值守的衙役立刻带他去找了师爷。
像这样主动来交税的,他们都不会为难,否则一旦出了变故,县太爷第一个收拾的就是他们。
师爷见赵朗主动来交税,自然是十分高兴。
七百五十两的订单,其中的七百一十两需要上百分之五的税,也就是三十五两五钱银子。
一千两的分红也要上税,既然来了,赵朗也就将四十八两的税银一起交了。
这笔税迟早都要交,现在不交,半年后官府查各地工坊的账时也需要交。
师爷见他一次性交了七十三两五钱的税,喜的脸上的褶子都深了不少。
交完税,赵朗问师爷,“大人,不知县令大人在不在县衙?”
师爷望上下打量一番赵朗,问道:“不知赵公子找县令大人所为何事?”
“是这样的,我明天要去司马大人那里报到,有些事还需请教县令大人。
若县令大人在县衙,还劳烦师爷帮忙通禀,就说是赵朗求见。”
师爷若有所思的望了他一眼,说道:“县令大人就在县衙,赵公子稍等片刻,容我去问问。”
他说罢出去了,赵朗坐在椅子上安心等待起来。
没一会儿,师爷脚步匆匆的回来了,他脸上挂着热情的笑,一进门就伸手邀请赵朗,“赵公子,县令大人让小的带您过去,您请跟我来。”
赵朗挑挑眉,这师爷虽然之前态度也挺好,但远没有现在这么热情。
看来王长清对他说了什么,或者他自己琢磨出了一点门道。
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否则商税这么重要的事怎么会归一个没有品级的师爷管?
要知道,县令下面还有专门管钱袋子的县丞呢,王长清将原本属于县丞的工作交给了一个师爷,若说这师爷没点本事,说出去也没人信啊。
师爷将赵朗带到一间屋子前,说道:“赵公子,县令大人就在里面,您请。”
赵朗向他道了声谢,推开房门进去了。
这里是间书房,王长清正站在案几前写字,见赵朗进来,他放下笔迎了上去,“小朗,你来了。”
赵朗转头望向门口,见师爷轻轻关上了门。
王长清见了他的动作笑道:“你不用担心,韩玉的品行还是可以的,他不会出去乱说。”
赵朗:……你也太容易相信他人了吧。
据他所知,这位叫韩玉的师爷可不是王长清带来的,而是前一任县令留下来的。
他们才相处几个月的时间,王长清就已经这么信任这人了?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王长清信任此人自然有他的道理,自己也没有追根究底的必要。
“表哥,我明天就要去司马大人那儿报到了,今天过来就是想问问你,我需要注意些什么?”
他对大鄌的军事体系一概不通,对司马南征这个人更是一点也不了解,便想着先到王长清这儿取取经。
当然,他也可以在以后的相处过程中慢慢去了解司马南征的性格,但这里有个了解自己上司的人,自己干嘛要做那舍近求远的事?
王长清拉开椅子让他坐下,说道:“大鄌一京七府,每一府均有一位节度使掌管军事,咱宁安节度使的主要责任是抵御北方蛮夷入侵。
现任节度使叫蒋怀民,是镇国公的嫡长子,他手下有五大军,分别是金安军,武威军,遂宁军,长陵军以及他自己的亲军。
驻扎在咱陵川州的是长陵军第四营,两千五百兵力。营下设团,长陵军第四营有五个团。
丰台县是大鄌最北边的县,在距离县城七十里的仓北坡驻扎着第四营的三个团。
除此之外,咱丰台县有五百城防军,都驻扎在县城北边角的城防军大营。
城防军虽也归节度使管理,但和五大军又有不同,五大军都有自己的屯田,但是城防军的一切开支都由县衙调度。
除此之外,节度使有自主募兵权,但是城防军若想扩军,得县令和县尉共同决定后才可募兵。”
赵朗了然,唐朝节度使的权利很大,只要你养的起,招募多少兵马都可。
但是城防军的军饷由县衙发,所以要想扩军,还得县令同意。
赵朗觉得这种制度存在缺陷,朝廷强势时期也就罢了,可一旦朝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