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太极宫-甘露殿(2 / 3)
回答,刘村长他们也放心下来。
接着众人干劲十足的开工,并且分工明确。张支书带人把拆除的建筑废料,用拖拉机拉到指定填埋场掩埋。
刘村长则和余下群众,听从李子夜指导,拿起锄头、铁锹等工具,开始给太极宫、后花园,松土挖地基。
像这种单纯的重体力活,对上了年纪的长辈们来说,的确比较艰难。不过好在众人的心气,都十分充足。
有人累了就休息一会儿,或者轮流上。谁也不愿意给集体拖后腿,即使忙完后腰酸背疼,打个狗皮膏药明天接着干……
在大伙儿的嗷嗷努力下,很快袖珍版“太极宫-甘露殿”地基,就被规划了出来。包括后花园的溪水池,也挖得有模有样。
太极宫和后花园的位置,是李子夜根据风水术,规划出来的。调整了原来活动中心的位置。
使得它,前有明堂,水流曲折。后有青山,纳福纳财。外洋宽阔能容万马,鹏程万里、福禄延绵。
用古人的话来讲,就是,“伏以自然之山水,镇宅之山地,可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此乃风水宝地焉。”
挖好地基后,李子夜安排村里,分工协作。选出擅长干木匠的,干泥瓦匠的还有漆匠的长辈。
然后分工配合,瓦匠们负责烧制琉璃瓦,泥匠们赶制地砖,工匠们负责夯土筑造地基……
这些李子夜挑选出来的“匠人”,并不是电视剧里技艺高超的前辈。而是属于“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找出众人身上的闪光点……
挑选出来之后,李子夜还需要给长辈工匠们,指点迷津,教授技艺。要不然他们可不晓得怎么弄,最后搞不好还是用的土办法,那夏宫的画风可就瞬间不对了。
“刘叔,王婶……琉璃瓦的烧制过程,瓦坯的原料用的是灰白色的无沙坩子土,还有泥造土坯,釉料的原料是黄丹助熔剂、洛河石和铜末着色剂……”
“黄丹必须先经过炒炼,将黄丹加入黑锡、盆硝入镬炒炼一日,待冷却后捣成细末,用筛子筛出,再炒炼两日而成,将烧炼过的黄丹末和洛河石末铜末加水调匀成为釉料,将土坯入窑……”
“至于温度,则于1100至1200摄氏度之间,烧七日,冷透之后涂上釉料,第二次入窑,温度保持在800至900摄氏度,烧炼三日出窑,二次烧炼制成的琉璃瓦,色彩鲜艳,光泽好……”
由于村里长辈们,都是半路出道,没有什么底子。所以李子夜需要有极大的耐心,把流程教到他们听懂为止,并且还得随时观察进度。
好在村里的长辈们,从小干杂活几十年,就算不懂传统手艺中的那些细节,但动手能力还是有的。只要李子夜教导有方,他们学习起来也不算慢,至少比预期的要好不少。
教授完瓦匠组后,李子夜又来到泥匠组。这组的大妈大婶比较多,主要原因是李子夜看重她们的细心,还有绝对的耐心。
有了这两点,玩泥巴和砖块的条件就有了。
“马婶,陆婶……唐代地砖工艺,是所有传统技艺中较繁杂的一项,需要先从悬浊液中取得精细粉末,然后放入模具中煅烧成细砖,最后淋上近百次精炼的桐油,确保砖面如镜面一般通透……”
李子夜所授的“唐代地砖工艺”,全称是“唐代莲花纹方砖工艺”。步骤虽然只有简短的三步,但其繁复程度,却要比烧琉璃瓦和夯地基,来得夸张许多。
每块这样的莲花纹方砖,凝结的心血和汗水,都可以抵得上等体积的黄金,所以它又被称为莲花纹金砖。
马婶和陆婶她们听后,表情郑重的点了点头。然后按照李子夜所教的内容,按部就班的执行。
经过整整三天半的教学,李子夜终于让“瓦匠组”,“泥匠组”还有“工匠组”,能分工明确的开始执行。
虽然过程有一些些的坎坷,但就目前来看,结果还是很不错的。
而且就连李子夜本人,都没想到的是,他在无形之中,让家村有了传统工艺的萌芽闪光。等到夏宫建成后,搞不好整个家村都会成为传统工艺的摇篮……
一周之后,“瓦匠组”的长辈们,兴冲冲的找到李子夜,让他来检阅新鲜出炉的琉璃瓦成品。
“子夜,你看!这是我们根据你指导,烧制出来的瓦片!”刘村长带领他的组员,拿出两块澹黄色的砖瓦。
这颜色,在市面上可是非常稀有的。它不同于后期涂染的颜色,属于浑然天成烧制而出的。
李子夜伸手接过琉璃瓦,然后端起一杯水,将清水倒在瓦片上。只见砖瓦的平整度极佳,吸水率也非常之低,流水刚接触表面,就顺着斜坡流到地上。
瞧见这一结果,李子夜面容严肃的继续测试。长辈虽然是长辈,但在传承技艺面前,可没什么私-情可讲。好就是好,差就是差,必须要有客观公正的评价。
只见李子夜又用力折了一折瓦片,测试他的抗折性。等折完之后,没有出现裂痕,接下来又是抗冻、耐酸、耐碱……整个过程中,琉璃瓦都没有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甚至就连颜色都没褪色。
李子夜见状,终于认可的点了点头道,“琉璃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