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少年,考虑一下牺牲自己?(1 / 2)

加入书签

面对林源的答复,科恩导演点点头。

他就是起到一个帮林源查缺补漏的作用,既然林源都已经把这些问题想好了,那他也就不用再担心了。

“我没问题了。我就是一个导演,离开了我的领域,我也提不出太多的建议了。”科恩导演说道。

“那我来问你吧,狙击股价的时机准备放到什么时候?这关系到我们资金的调配。”艾森先生开口问道。

“五個月后,十月份。”

“理由?”

“首先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去慢慢的做空并借入股票,这样才不会引起对方的警觉。”

“其次是十月时,米高梅今年的最寄予厚望的作品《最后的战争》将上映,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高达1亿美元,却是一部烂片。我们的《加勒比海盗2》刚好撞上档期,在票房失利的巨大利空下,我们的做空行为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那时接近年底了,两家公司的活动现金应该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他们将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护盘。”

林源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对此,艾森先生说道:“有一个致命的漏洞,你没有考虑到。”

“请说。”

“这个晚点再说,因为还牵扯到其他问题。我先问你第三个步骤吧,你准备引来的外来并购者是谁?这点非常非常重要!如果对象没选对,你整个计划都毫无意义。”艾森先生问道。

对此,林源当然是明白的。

好莱坞是美帝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别看从票房的角度上看,电影市场的营收总额比不上别的行业,但这毕竟是意识形态的重要思想阵地。

不是随便什么公司,都有资格上桌的,否则并购案在国会那一关就过不去。

历史上,收购了米高梅电影公司的是亚马逊。

而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是索尼。

这就证明了几点:他们有兴趣也有财力完成收购,同时收购行为没有受到程序方面的阻力。

亚马逊就不说了,毕竟是根正苗红的北美公司,而且早就表现出了对好莱坞的兴趣。

因此才会有入股IMDB公司的行为,而林源和艾森先生同为IMDB的大股东,早就和亚马逊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详情见本书第41章)

别的好莱坞公司挡着亚马逊的路,不想让它进来分一杯羹,可是对于林源来说却毫无心理负担。

对于林源来说,这不仅不是引狼入室,反而是引进战略盟友。

因此亚马逊不必多言,但是索尼就值得玩味了。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家日本公司,仔细一看也确实好像没错,因为索尼的高管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日本人。

可索尼竟然能成功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上一世的索尼,甚至在苹果公司崛起前,差点收购苹果成功。

如果真的收购成功,那就是另外一个投资神话了。

于是林源去了解索尼公司的股权架构,发现完全是一头雾水,不得要领。

因为索尼的股东结构,实在是太过于复杂了。

表面上看最大的股东是三井财团,但是三井财团作为最大的控股方,却有一大部分股份被美国财团占有,这使得真正被日资控股的部分相对较小。

而且三井财团占有的股份,也就只有不到15%。

把日本所有本土法人股东(不计算散户)算进去,总持有的索尼股份,也就只有28.5%。那剩下的70%多股份在谁的手中?

当林源去扒那些股东名单时,真是感到头大,好在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三星集团,占比2.5%。

于是林源电话联系了李富真询问。

没想到电话刚一接通,就是被好一阵抱怨。

李富真强烈的鄙视了林源过河拆桥,离开韩国后就从不主动电话联系的行为。

但是在获得林源多多联系的承诺后,李富真还是耐心的给林源解释了索尼真实的股权结构。

不说不知道,一说真吓了林源一跳。

没想到在这纷杂的股权伪装之下,索尼的真实持股人其实就只有一种成分,美国各大金融机构:

华尔街为代表的各大投行,大摩,小摩,高盛等投行,都通过各种方式大量持有了索尼的股权。

信托公司,养老基金为代表的第三方投资机构。

剩下一些边角料,才会被三星集团这样的战略投资者所有。

原来索尼竟然本质上是一家美国公司?

它赚的每一分钱,绝大多数都被用于供养北美的大老爷们了,而不是用于回馈日本本国国民。

怪不得上一世索尼可以成功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甚至差点成功收购苹果了。

至此,林源彻底的确认了亚马逊和索尼,都可以作为吞并敌人的合作目标的。

于是他对着艾森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亚马逊和索尼。”

对于这个回答,艾森先生立刻就笑了:“看来你真是早有准备,这两个公司,可不是随便就能选中的。”

林源答道:“你也同意,我就放心了。”

“亚马逊那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