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步之遥(1 / 2)

加入书签

在英国舰队开入爱琴海时,1868年12月8号,联军30万军队也开始逼近君士坦丁堡和埃迪尔内。

奥斯曼方面开始集结部队。固守君士坦丁堡和埃迪尔内。将色雷斯地区附近所有的炮弹和火炮,甚至是连在博物馆的老古董,乌尔班大炮的仿品都被拿到架到城墙上,土军用铁索将金角湾封锁,防止俄军舰队偷袭,今天如此,不禁想起当年东罗马帝国,曾经的防守方作为联军一方在外头进攻。而曾经的进攻方却死守着城墙。风水轮流转,不禁令人唏嘘。

一方面,奥斯曼政府对于士兵们还是那句话,坚定守住就有办法,奥斯曼外交部紧急联系了英国,法国,希望他们能阻止联军的进攻,同时向英法请求援军,希望他们向克里米亚战争一样,再次挽救奥斯曼于水火之中。

但另一方面,奥斯曼也私下通过中立国瑞士向俄国发出求和的想法,苏丹表示,只要能够和谈,沙皇要多少我给多少!

在联军的攻势下,英法内部开始商量,1869年1月3日英国驻法国大使觐见了拿破仑三世,双方对俄国进攻奥斯曼一事充分交换了意见,确立了先文后武的战略方案。

1月5日,英,法共同发表声明,表示俄国的军事行动已经威胁到两国在奥斯曼的利益,英法对于俄国大使的意外死亡一事感到遗憾,并理解贵国对于奥斯曼的进攻,但凡事都应该有一个适可而止,奥斯曼已经为此事付出了足够的代价,如果贵国再继续进攻下去,怕是有些不礼貌了,我们建议贵国见好就收,否则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的事情英法不介意再上演一次。

在英法的威胁下,俄国采取了两面的态度,一面好好好,说愿意谈谈,俄国驻法国大使瓦季姆被亚历山大二世授予谈判的权利,在巴黎与英法进行会谈,但实质上这只是在拖延时间,俄国联军并没有停止任何进攻的步伐,在埃迪尔内的进展缓慢的情况下,联军绕过了埃迪尔内,尝试直接进攻君士坦丁堡。

1869年1 月 10 日,联军的先头部队抵达了君士坦丁堡城下,城墙上的奥斯曼士兵们严阵以待,紧张的气氛弥漫在空中。尽管英法发出了声明,但却仍然没有什么动作,英国地中海舰队仍在爱琴海,法军也仍然没有大规模的调动,在两国真正动手前,俄国似乎并未真正将英法的威胁放在心上,这让奥斯曼方面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城内,人们在恐惧与希望之间摇摆不定。士兵们紧紧握着武器,眼睛死死地盯着城外逐渐靠近的敌军。而在宫廷中,苏丹焦急地等待着英法进一步的行动,同时继续调集安纳托利亚的军队进入君士坦丁堡。

两军剑拔弩张,终于,1月11日午时,联军发起总攻,火炮大规模的轰向君士坦丁堡,多枚炮弹击中了城墙上的多处防御工事,几门乌尔班大炮的仿品被炸得粉碎,碎片四处飞溅,造成了不少士兵的伤亡,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奥斯曼军队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火炮轰炸过后,城外的联军则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喊杀声震天动地。但最终,在近半天的冲击下,在君士坦丁堡坚固的城防和奥斯曼守军的努力下,联军被击退。

奥斯曼政府一边努力组织防御,一边继续向英法请求更加实质上的援助,要求他们采取更切实的行动来阻止俄国。

在联军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同时,在巴黎的谈判桌上,瓦季姆与英法代表进行着艰难的周旋。瓦季姆表面上做出愿意和谈的姿态,但事实只是俄国用来拖延时间的法子罢了。瓦季姆对英法的提议说什么都是您说的对,但我还要和圣彼得堡那边电报商量一下,一来二去,一个问题一个要求,就是几天过去了。

英法对此愤怒了,他们终于明白,俄国谈判无意,进攻有心,英国的地中海舰队立刻从爱琴海驶入马尔马拉海,随时准备炮轰俄军,法国的第1批5万人的军队。开始集结于马赛,准备支援奥斯曼帝国。

在英国舰队抵达和法国部队驻扎马赛的消息传来后,俄军的进攻步伐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君士坦丁堡内的奥斯曼守军得到消息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士气稍有振作。

双方的军事对峙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俄军意识到继续强攻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损失和国际压力,尽管经过改革,俄国的军队实力略有上升,但对于英法的干涉仍然感觉到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

最终,还是谈判的声音在俄国高层占据了主流,俄国使者进入君士坦丁堡,表明了俄国愿意谈判,停止进攻的意愿。并愿意部分后撤,而谈判地要放在瑞士的日内瓦,而不是伦敦或者是巴黎。

至此这场因俄国驻奥匈大使的死而产生的东正教圣战终于停了下来。

参战各国和欧洲多位列强将在日内瓦参与和平谈判,而这一次,我们不同于上一次,是板上被切割的肉,这一次我们也是餐桌上的一员。

1869年2月25日,俄罗斯帝国,保加利亚公国,塞尔维亚公国,黑山公国,罗马尼亚王国,希腊王国,奥斯曼帝国,英国,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